左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
编者按:百余年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历史经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自我革命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系统梳理作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从抓住党性这个根本、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聚焦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这个重点、强化健全常态化长效化这个保障等四个维度,深入阐释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举措。这些理论成果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为新时代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提供了重要遵循。
作风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其含义在不同的语境和时代背景下有所不同。从广义上讲,作风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具体包括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学风、文风、会风等多个方面。作风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形象和信誉,还直接影响组织形象和战斗力。党的作风即党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为风格与精神风貌,其核心是党群关系,具体体现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直接反映党的性质和宗旨,关乎党的形象与执政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工作态度、行为表现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由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所决定。党的思想作风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求党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党的工作作风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求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利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领导作风强调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廉洁自律,要求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修正偏差、增进团结,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党的生活作风强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情趣健康,要求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情操。此外,党的学风强调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是党员和党组织在学习上的态度和行为风格;党的文风强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言之有物,这是党员和党组织在写文章、发表言论时的态度和行为风格;党的会风强调严肃认真、节俭朴素、务实高效,这是党员和党组织在举办会议时的态度和行为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秉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展现出其他政党和政治团体不曾有的形象和作风。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纲领强调,党要吸收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参加,“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明确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都表明,我们党在创立之初即确立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1928年,毛泽东同志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既体现出了军风,也体现出了党风。1929年12月,古田会议提到“群众路线”,明确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苏区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穿草鞋、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与苏区军民一起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生活。延安时期,在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延安整风的基础上,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除了“两个务必”,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还强调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都加强了党的作风建设,成为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及时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1956年9月,党的八大围绕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提出反对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风,强调党的正确领导应该采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改革开放后,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由此,端正党风成为我们党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突破口。2001年9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五个方面来加强党的建设。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制度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立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根据党的十八大部署,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通过强化干部队伍的“严”与“实”,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强调“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工作布局的重要方面。
2019年,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021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历史自觉。
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23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这次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5年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也是再次向全党宣示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表明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同月,在贵州和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党中央决定开展这次学习教育的深远考量:“这些年,八项规定确实是推动了根本性的变化,风气为之一新,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大部分没有了。同时要看到,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
百余年来,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标志着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于巩固和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