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创新制度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任务多、难度大、见效周期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一系列补齐创新制度短板的改革举措,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被纳入改革日程。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破解准入难题,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所进展,创新融资的渠道有所拓宽,等等。全社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导向在增强。
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仍有一些关键短板需要补齐。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抓住那些问题集中、呼声最高、制约最强的制度短板,在较短时间取得突破,增强社会获得感,是下一步创新制度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激发创新动力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坚持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消除行政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作为改革重点。其中,知识产权保护、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招投标这三个问题是关键制度短板,需要着力解决。
第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有新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内外创新型企业呼声最高、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这一问题,既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解决好知识产权维权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举证难等问题,还要注重源头治理,提高知识产权审查的质量和审查效率,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权利的稳定性和授权的及时性,从源头上保护好知识产权。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快速维权机制,为权利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二,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尽快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滞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和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偏少,不仅增大了融资难度,也导致风险投资更多倾向于投资成熟期的企业,早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较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应按照改革部署,多策并举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能力。
第三,严格招投标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虚假招标、串通招标、恶意低价中标和借用资质投标等行为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不公平竞争,也对新产品进入市场形成了较大阻力,严重打击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建议尽快启动“招标法”修订工作,严格招投标管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