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穷根” 合力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扶贫实践的中国智慧,是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贡献
湖南省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走进村民杨秀富的农家小院,五张餐桌摆放整齐,冰柜、碗柜等物品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苗家美景。
“农家乐是去年1月份开的。”杨秀富笑呵呵地说。他之前养过羊,随着村子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开始“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去年最多的一天来了50位客人,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行。”
杨秀富夫妇不会忘记,这个农家乐是在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6年,杨秀富一家收入达到4万元,成了村里根据自身情况精准脱贫的典型。
产业兴村、旅游兴村全面发力,由深度贫困村到136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十八洞村气象一新。
3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贫困村,走进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仔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成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
为什么讲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当中国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时,这一理念上升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对农村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扶贫手段、组织体制等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