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碧刚:推动高校建设智库 助力现代城市治理

汪碧刚:推动高校建设智库 助力现代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是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的交叉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预计未来30年,将有3亿人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届时百万人口城市将达220个,500万人口大城市将达20个,千万人口超大城市将达10个。

在此背景下,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建设现代城市治理的高端智库,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显得尤为必要。对此,有实力的高等院校应积极加入到现代城市治理高端智库的建设中来。

高校应主动参与智库建设

高等院校建设现代城市治理高端智库,不但责无旁贷,而且优势明显。一方面,有实力的高校大都有悠久的历史,在诞生和发展中与所在城市息息相关,甚至很多高校就是所在城市的“醒目标签”和“重要地标”;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聚集了大批科研人才,坚实的人才储备使其有能力展开智库建设工作,且能达到智库建设、人才培养、涵养学科等多赢目的。

高校建设现代城市治理智库,一是要找准定位。应基于城市发展展开研究,以便民惠民为研究宗旨,最终实现文化治理。笔者认为,城市是有温度与厚度的。城市的温度就是人本理念,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抽象演绎。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不断从内心深处捕捉到这股彼此激发的力量。城市的厚度就是城市的文化涵养。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推动现代城市治理,必须尊重特定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遵循城市及文化的发展规律,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发展。在此认识上建设现代城市治理高端智库,智库的选题、研究以及智库本身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必须聚焦城市发展需求,构建智库服务体系,强化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以今年3月成立的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为例,研究院计划设立“中国特色城市治理现代化”等一批重点课题,推进城市治理基础理论研究;研制“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对全国主要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程度进行评估;承担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城市治理的合作课题,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等。只有以问题为导向,让相关研究从问题中来、最终回归到解决问题中去,才能真正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对策建议也才能更好被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采纳。

三是重视人才培养。智库的人才队伍不仅需要强调专业性与多元化,还需注重人员搭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一般来说,应由领军人才、高端智囊人才、独立研究人才以及新型综合人才四类人才组成,高校智库队伍建设需要在“招、用、育、留”等方面创新政策,加快打造“中国高校智库高级人才库”。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