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谋求更大发展,海格通信于2013年开始筹建北斗产业园,并于2015年12月份正式启用。这是海格通信北斗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以此为平台,企业开始着手打造广东省北斗卫星产业基地。目前,产业园内有集团旗下专注北斗相关业务的1个分公司、3个子公司入驻,经营规模从“十二五”初期的不足5000万元发展到6亿元。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有GPS吗,为什么还要北斗?GPS是美国的导航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关闭特定区域的服务。因此,发展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非常重要。”江俊锋告诉记者,做北斗的企业很多,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海格通信的北斗产业链有着比较完备的布局,拥有国内领先的高动态、抗干扰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芯片-模块-天线-整机-系统及运营”的全产业链。与很多企业只关注北斗某一方面的应用相比,海格通信的全产业链模式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如今,海格通信作为“北斗导航装备研制专家”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被评选为中国北斗产业化应用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北斗卫星导航联盟执行主席单位,更是北斗军用领域的“国家队”主要成员。“我们的北斗导航系统服务兵种最多、产品型号最多、规模和总量最多。未来导航的发展趋势是要军民融合、军技民用,海格通信要进一步做好导航业务,做大民用,推动军民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文莉霞说。
军民融合如何落地?
通过“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目前海格通信的总资产已超过100亿元,形成了遍及广州、北京、深圳、南京、成都、杭州、西安、郑州、长沙的地域布局。
军民融合是海格通信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事实上,海格通信正是全国最早做军民融合的企业之一。
军民融合,该怎么融?
按照海格通信的理解,军民融合不仅包括“军技民用”“民技军用”,还要注重高品质军工理念的融入,尤其注重“融技术、融人才、融管理”“三融理念”的实践。
具体来说,“融技术”应包含“军技民用”和“民技军用”两个维度。其中,从“军用数字集群”到“民用数字集群”的拓展就是“军技民用”的代表,将卓越的公网服务能力应用于军队服务就是“民技军用”的代表,等等。
在“融人才”方面,海格通信持续引进从军队转业的高级专业人才。与普通业务人才相比,这些军队专业人士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可以更好地服务市场。海格通信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些专业人才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融管理”特指将军用科研的管理模式用于攻克民用领域的核心技术。这种“融管理”的军民融合布局还体现在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拓展优秀的民用业务,例如旗下怡创科技的公网服务、驰达飞机的飞机零部件制造等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未来海格通信将继续坚持“高端高科技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军民布局”的战略定位,向“电子信息领域军民融合规模发展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战略目标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