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16)

摘要: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且一直使用至今的唯一文字,专家通过汉字的字义系统和汉字的字形构造,介绍了汉字与汉语、汉文化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律法断案、丧葬习俗、婚姻习俗、住宅设计、坐姿礼仪等历史文化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古人的造字构想和设计。

还有一种姿态叫“跽”。跽比跪更近一步抬高,上身挺直。那么为什么叫“跽”呢?这种形态它有两种意义,就是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够跽。一种表示对他人尊敬,当然这就比跪更尊敬了,跪是稍稍抬起,跽是上身挺直了,表示尊敬。比方说《战国策·秦策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这是向别人请教,所以上身挺直,表示对别人的恭敬。还有《史记·孟尝君列传》:“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这个也是表示恭敬。

另外一种是表示急切,比如古乐府《饮马长城窑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这里“长跪”(在古代,长跪也叫“跽”)表示急切,情人很长时间没有消息,忽然来了一封信,急着打开信要读,那么这时候就是表示急切。

第三种表示警觉。为什么它能够表示警觉呢?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是双膝着地坐在那个地方的话,你要想站起来,必须上身先挺直,然后腿才能站起来。所以它表示警觉,就是表示马上要站起来的状态。在《史记·项羽本记》里樊哙突然进来,项王就马上警觉了,所以他跽曰:“客何为者?”你是干吗的?这就是表示警觉。所以跽从足忌声,是表示谨慎、警觉的意思,所以它也是声音兼表意的。

用甲骨文的方式对这三种状态进行描述的话就是这样:

图片31

第一个是“坐”,两膝着地同步落在脚后跟上;第二个是“跪”,臀部稍稍抬起;第三个是“跽”,上身挺直。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一种礼节,特别是第二种礼节,第三种是危机情况和一种礼节。

古代与这三个相关的还有一个词叫“踞”。踞是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平伸,上身和腿成直角的坐法。因为它像簸箕一样,所以也叫“箕踞”。这是古代一种不规矩的坐法。实际上就现在来看也一样,比方说你两腿伸直坐在那,现在看好像也是一种不礼貌不规矩的状态吧。踞一般是表示对别人的仇恨的坐法。《史记》里刘邦的习惯动作就是“箕踞骂之”,因为他本来也是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一个人。

杲、杳、东与一个著名的神话传说有关系。传说古代有十个太阳,居住在东方的一棵大树上,每天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今天你出来绕天一圈,早晨从东方出来,晚上从西方回去,太阳住所的这棵树叫扶桑,也叫榑桑。《山海经·海外东经》上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汤”古代是指热水的意思,就是温泉,这棵树就长在温泉上面。所以太阳巡视一天回来以后,先在温泉里边洗个澡,然后上到树上。《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

图片32

这是三星堆出土的扶桑树,扶桑树上有十个鸟,为什么是鸟呢?因为古人认为太阳就是一只鸟,就是乌。所以《说文·木部》解释说:“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就是太阳出来的地方。

图片33

这是南阳汉后羿射日画像。

图片34

这是太阳的画像,一个圆圈里边一只鸟。

后羿射日大家应该都知道,太阳本来一个一个出来,有一天突然十个太阳都出来了,天下大旱,天帝就派后羿,就是嫦娥的丈夫,去射日,就把那九个给射下来。实际上这个传说是表明,在那个时候天下大旱。还有天下发洪水的,就是“大禹治水”。

“杲”的本义是太阳刚刚出现时的明亮,就是拂晓的意思。“杲”字从日从木,这个“木”指的就是扶桑树。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起来,准备巡视一天的时候,刚刚天亮的时候,所以是拂晓的意思。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