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拿什么安放好民心

徐文秀:拿什么安放好民心

古往今来,民心关乎一切,正所谓“天下之势,常系民心,民心顺,一顺百顺,一顺百兴”。在共产党人的哲学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决定着政党的生死存亡。

民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广大民众对执政者及其政权的认同和信任、理解和支持。用邓小平当年的话来说,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民心从哪儿来?怎样才能赢得民心?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得经常思考并躬身践行的大问题。

要想安放好民心,得先安顿好民生。民生就是那些关乎老百姓一切生产、生活需求和保障的事。孙中山先生说得好,“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好、民心安,民生糟、民心躁。然而,现实中一些干部要么对民生不重视、没兴趣,觉得群众“吃喝拉撒”“看病就医”这些“小事”烦心闹心,做这些事看不见、摸不着,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甚至吃力不讨好,劳命又伤财。于是,更乐意去做那些立竿见影、显山露水的事,甚至热衷于一味地上项目、铺摊子,喊口号、“出数字”等等。群众戏称叫作“晚上看灯(亮化工程),白天看草(形象工程),就是群众的肚子(民生工程)没吃饱”;有的则表面上看也做一些民生项目,但多半是拍脑袋决策、想当然定夺,事前不听民意、事中不管民愿、事后不顾民怨,甚至不论群众是哭还是笑,搞得“高大上”、冷冰冰,离群众很远,结果因为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成“假民生”“短民生”或“烂尾民生”。民生工程要建立在民心上,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这样的民生工程才有生命力、可持续,才受百姓“待见”。

要想让群众说好,得先干部自己做好。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好样子说到底是两个“扇面”,既工作干得好,又作风形象好,一句话既一心干事又一身干净。现在有的干部,既“大象屁股推不动”,又“猴子屁股坐不住”,还“老虎屁股摸不得”,更“自身屁股不干净”。“官风正则民风淳”,干部有样子,群众才会看样子、学样子、跟样子,干部形象精彩,群众才会喝彩。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在那里,他看到共产党领袖们的简朴生活。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从这些领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正因为延安时期各级干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才形成了“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民心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要让群众一呼百应,得先让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诉求是干部说话办事、做决策的第一信号。然而,有的人视群众的诉求为“找麻烦”,结果把群众的意见当“耳边风”的有之,视群众的期盼为“胃口高”的有之,觉得群众“难伺候”“爱找茬”“专挑刺”的也有之,有的甚至还把群众当刁民,视为“洪水猛兽”。于是,有的对上访群众“一躲二闪三拖”,有的则虚以应付,玩起了“太极”。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之言岂有不听不理之理?那是为官者最大的不孝。多深入到群众中去,多找上群众门、少让群众找上门,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走路,学会多钻“矛盾窝”,和群众暖心,群众自然贴心。

大道至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怎样安放好我们的民心?就是要善于从民之所愿、民之所想和民之所求中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唯此,也就找到了民心的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