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讲到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很成熟的形态,为什么呢?因为唐代文献《广州通海夷道》记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海南岛东南角)。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越南占婆岛),山在环王国(占城)东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国,又一日行至古旦国,又半日行至奔陀浪州。又两日行到军突弄山(越南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蛱(马六甲),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国,南岸则佛逝国,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柯陵国(爪哇)”。从中国出发怎么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甚至是印度洋海域,它记得非常清楚,航线是非常成熟的航线,所以,至少唐代的时候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到了很成熟的形态。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走向海洋?
世界强国都是面向海洋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只局限在内陆,它一定很难走上向强盛。从贸易的角度来看,海洋贸易的规模与力度远远超过陆路。
图片14 瑞典“海尔德马尔森号”沉船
这是1752年沉没的一艘沉船——瑞典“海尔德马尔森号”,大家可以看到,一艘沉船打捞起来的物品就有这么多,货柜柜架上面堆的满满当当都是,包括23.9万件瓷器和68.7万磅茶叶。大家想想,如果用骆驼经过沙漠的线路,从中国把东西运到中东去,一匹骆驼能运多少瓷器,运200公斤已经很多了。所以,海洋贸易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另外,海洋贸易改变了现在的经济形态。大家知道,西方各个国家在追求海洋贸易的时候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大家可能知道最多的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但实际上先驱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它给世界经济的遗产就是“股份责任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跟海洋贸易有关系。大家都知道,做海洋贸易利润很高,但是风险也很大。航行到了海上以后,船有可能回不来了,船没了,水手没了,船长没了,这样的话母公司会承担很大的风险,有可能会倾家荡产。为了避免公司垮台,必须要有一种制度体系管控风险。比如,我到中国弄一艘船做生意,大家每人出100块钱,出了问题以后,我赔到100块钱就不用再赔了,这样的话,母公司是安全的,所以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就是这么出来的,到现在还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炒股票的,股票跟海洋贸易是有关系的,现在股市不太好,大家做得不好,也不用太灰心。很多很有名的人做股票也一样赔钱,我们都知道牛顿是一个很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他也去买过股票,买的是英国南海公司,这个公司是到南美洲的东南沿海做海洋贸易的,结果赔了十年的工资。他当时一年的年薪大概是2000多英镑,赔了十年,后来牛顿发了一声感慨:“我可以精确地计算天体的运行,可是我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追逐海洋贸易,就是因为它的利润是非常高的。有一艘很著名的沉船叫哥德堡号,1745年9月12日在瑞典海域沉没。这艘船是从中国广东起航的,马上就到家了,岸上的人知道这个船即将靠岸,已经开始搞欢迎仪式了,结果离岸还有900米的时候,那个船突然一下沉没了。按照档案记载,这个船上大概有700吨的中国货物,估价是2.5—2.7亿的瑞典银币。这个船沉没了,人没有死,都救上来了。然后人们就对沉船进行打捞,打捞到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在市场拍卖以后,不但把所有的成本收回了,还盈利了14%。
所以大家可以看一看海洋利润的贸易是多么的高,所以西方国家那么疯狂地开展海外贸易是有原因的。瑞典为了表示跟中国的友谊,也曾经把这个船重新再造了一遍,而且放在海上用风帆进行贸易,到了中国广州,这是当时快到中国的时候拍的一张照片,胡锦涛主席还有瑞典的国王都登上过这艘船。
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景观,比如说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大家要是去旅游的话,还可以看到不少文化遗产景观,而且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图片15 郑和行香碑
泉州港是郑和航海经过的重要港口之一,泉州现在还保留了一块“郑和行香碑”,上面写得很清楚: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忽鲁谟斯就是现在的波斯湾口的霍尔木兹岛,这是永乐十五年郑和航海的时候留下的一块碑。
图片16 泉州天后宫
泉州这个港口有个特点,有很多的天后宫或者是天妃宫,这是妈祖信仰的庙宇。妈祖信仰是中国古代东南沿海航海技艺里面一个重要的信仰传统。有人统计了一下,由于福建人和江浙人的海外迁移,在全世界各地大概有5000-6000所妈祖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