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治理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新疆域治理

新疆域是各种国际力量竞争与合作的新领域。我国参与新疆域治理是要从全人类的长远福祉出发,以各国的共同利益为考量,为实现新疆域的有效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各国一起,通过制度建设、和平利用、科学探索和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创建公正、合理的新秩序,打造新疆域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在新疆域治理的成功运用,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扬光大。

极地、深海、网络、外空经常被人们合称为全球新疆域。这个新疆域的“新”是相对于人类长期以来的生活空间和治理空间而言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深海、极地、太空都逐渐成为人类可以到达并可以利用的新空间和新资源。网络空间是人类通过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空间,它既与人类生活的现实空间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现实空间。从极地、深海、外空和网络空间的开发历史看,从一开始这些空间就充满了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竞争和博弈。但作为人类共有、共建和共治的新空间,新疆域也一直承载着人类共同命运,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

参与新疆域治理的中国责任

经过数十年参与新疆域开发和治理实践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迅速地从新疆域的“边缘国家”发展成为新疆域的核心国家。中国在探索新疆域的历程中,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大洋、深海和极地科考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航天工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新时期中国 “嫦娥奔月”“雪龙探极”“蛟龙探海”“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仅为人类在新疆域的实践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科学贡献,而且展示了中国为人类共同安全和福利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各国人民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来越成为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而在这个地球村里,上述四个新疆域在体现人类共同利益上具有典型意义。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召开的“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他特别提到:“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1]针对新疆域之一的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也曾明确提出,应共同努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不仅有能力为开拓和利用新疆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而且也有能力在新疆域治理中做出表率。中国政府在其提出的“关于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中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3]这一新任务的提出呼应了新疆域全球治理对中国的期待,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担当。中国在经济、外交、科技等各领域能力的积累,使得中国参与新疆域全球治理,承担全球责任成为必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与推介,既有道义和文明的牵引,亦有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支撑,对于开创新疆域治理的新局面意义重大。

新疆域国际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数百年来,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殖民、权力博弈等方式拓展自己的势力空间并争夺利益。这种霸权的方式在新疆域中一直存在。近代西方对海洋空间的拓展就是假以“新大陆发现”之名的殖民主义副产品;极地早期探险也成了许多欧洲国家在南极宣称主权的依据,至今还是南极治理悬而未决的事项;外空的拓展从一开始就是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太空军备竞赛的专场表演,如今太空中用于军事目的的卫星和其他运载设备的数量在所有航天器中还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推动的“星球大战”计划把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引向太空。

网络空间的发展也包含着霸权思想攻城略地的逻辑。20世纪90年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初期,美国以网络技术先发国家的身份,主张打破全球各国的电信市场壁垒,以美国公司的路由器、终端和软件建构帮助美国积累新财富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从网络空间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的功能看,网络空间应当通过大国的共同表率作用,建立起“网络非战场”和“信息技术非武器”等国家间的共同行为准则。然而美国并没有在互联网中建立起“和平利用,共治共享”的治理伦理,而是率先成立网络作战部队,扩展网络武器库,编撰网络战手册。

当今世界秩序中的霸权思想是西方殖民主义思想的残余。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未能有效提供新疆域治理的伦理基础和相应公共产品,反而延续霸权思想,利用其军事技术优势,无限制扩张,把新疆域视作拓展美国利益的新边疆。在新疆域的国际竞争中美国更是不遗余力,以军事技术为先导,推行单边主义的安全思维,使得新疆域陷入大国间军备竞赛的困境之中。美国的霸权思维和片面的安全理念,直接妨碍了新疆域共同安全的构建,不仅导致新疆域国际治理理念的混乱,也使得整个治理过程缺乏大国在伦理和道德层面的引导。

新疆域的治理问题除了国际竞争激烈和治理制度滞后等失序的倾向,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新疆域核心国家的利益与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平衡问题——即是否实现“普惠”的问题。在新疆域中谈普惠原则,具体说来,就是在网络空间中要消弭数字鸿沟、促进网络公平发展,在外空和深海领域要让技术大国的技术进步造福全人类,在极地领域要解决极地国家利益与域外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新疆域中面临着全球性挑战

全球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许多问题不再局限于一国内部,很多挑战也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新疆域中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集中而且紧迫,与人类共同命运直接相关。这些紧迫的问题要求国际社会推进新疆域的治理,以制度协调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外空无限,但人类对太空的知识还相当有限。人类生活的地球除了面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行为的负面影响外,还要面对外空天体撞击的风险,人类规避小行星的撞击和寻找外空庇护所的努力没有停止过。人类的登月计划、登陆火星计划和在外空寻找生命的计划都与人类未来命运紧密相关。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场危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温速度的两倍。在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极地和海洋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挑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危机、海水酸化、大气洋流互动使全球处于一个灾害频发的时期。人类约70%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都来自各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将严重危及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积淀以及当前全球经济发展。

如今网络空间已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技术平台和各地人民情感和信息交流的场所。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与网络空间承载的社会功能同步上升。因此,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也成为世界共同的责任。网络空间中的有组织犯罪和黑客行为挑战了网络秩序。网络空间的秩序需要通过维护网络安全、防治网络犯罪、网络管理的国家责任和网络开放度来加以落实。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