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结合的根据地建设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根本依托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指出,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者,必须要“使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要达这一目的,就要有将军队与民众结合起来共同战斗的革命根据地,即如毛泽东所说:“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建设抗日根据地取得辉煌成就,为全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扎实基础。如开展大生产运动、建立敌后军事工业、开展精兵简政和拥政爱民运动等。通过革命根据地建设,使军民团结达到空前高度,人民军队不仅在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而且在后勤保障上更是粮弹有继、兵源充裕,敌后作战部队的供应、救护、运输等工作有了可靠依托,并形成了军民结合的保障体系。事实证明,军民结合的革命根据地成为战胜敌人的重要基地,并成为后来赢得全国解放的基础和依托。
在新的条件下积蓄人民战争的威力
■孙艳红
辛亥革命能够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典范,全在于人民接受了“共和”精神。历史昭示我们,任何革命或变革,只有发动人民共同参与,才能凝聚巨大力量。1938年,毛泽东提出“兵民乃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制胜思想,中国共产党据此动员和组织全国军民团结战斗,确保了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终胜利。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不渝践行“兵民乃胜利之本”思想,要求我们不断拓宽军民融合的宽度和领域,创新军民融合的体制和模式,将我军制胜未来战场的伟力深深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走军民融合强固国防之路是世界大势。当前,美国着力推行“军民一体化”模式、欧洲主要国家推行“民技优先”模式,这些模式虽然方式各异、国情不同、重点有别,但都非常重视军民在战略、技术、机制等方面的融合。挖掘军民合作伟力,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借鉴世界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备军民融合要素、拓宽军民融合领域、提高军民融合效益。要以有效保障国防安全为前提,制定和实施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改革和完善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强化相关制度建设为支撑,制定和完善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以贴近本国具体国情为基点,选择和采取独具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