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3)

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3)

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经济结构失衡,西方国家虽然同意加快全球治理变革,但明显不愿自动放弃对全球治理的控制权和主导权。新兴国家需主动积极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是推动世界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目标,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所推动的全球治理变革的进程。

高举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大旗。“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治理格局发生复杂变化、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提出的。世界期待中国体现更多的大国责任担当,中国也希望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历史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中国进行地缘战略布局”“中国对外输出剩余产能”。这表明,尽管“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发展,但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顾虑,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更为明确的回应。面对这些杂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分享的是发展经验,而不是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是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而不是破坏稳定的小集团。时代已经变化,世界正在改变,但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初心并未改变。

推动务实合作,让“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各种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理念创新意义,更具有实践创新意义,它不仅表达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新理念,也勾勒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发展新思路。话语的力量,源自崇高的追求,也源自负责任的担当。“‘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四年来,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一带一路”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从倡议规划变为具体项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互联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也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倡议才为世界所广泛认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才不断扩大。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沿线各国特别是沿线各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这些务实举措充分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诚意与担当,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无疑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但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实际上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公共物品”,无论是作为一种战略、机制、框架,还是作为一种理念、机制、平台,都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和公共性。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或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或各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这是中国的倡议,也是参与国家的共同期盼。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