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为什么要深入批判错误思潮?(2)

王广:为什么要深入批判错误思潮?(2)

从理论传统来看,通过批判错误思潮来申明自己的理论主张,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和重要的研究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很多著作的标题,例如《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就直接表明了这一特点。1843年9月,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就明确表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英国学者杰弗里·托马斯就此指出:“‘批判’一词在马克思那里一般指对于观点和论证的反驳,不是通过直率的外在攻击,而是通过内在的批评,来表明这些观点和论证中包含不自洽的论断或涉及不自洽的推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批判的基础含义是澄清前提和划定界限,批判的价值在于分辨理论是非并将问题引向深入。人类思想的创造与发展,常常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进行的,真理在与谬误的斗争中愈辩愈明;认识的深化、观念的变革、思想的发展都与辩证地扬弃和科学地批判作为其对立面的理论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和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批判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真理的长河正是在科学批判的浪潮中奔涌向前的。

毋庸置疑的是,思想理论领域有其特殊的规律,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通过讨论争鸣的方法、批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在强调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时候,仍然要注意防止‘左’的错误。过去那种简单片面、粗暴过火的所谓批判,以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处理方法,决不能重复。无论是开会发言、写文章,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对错误思潮的批判,都是理论上的批评、剖析和论辩,依据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逻辑,以充足的论据、严谨的论证、科学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明正误,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道理融于学理之中,以实现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凝聚共识、协力前进的目的。

同时,还要将错误思潮批判与正常的学术讨论、争鸣区别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来是我们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针。对于学术上的不同观点、学派间的不同理解,理所当然需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相互切磋、平等讨论,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但必须看到,错误思潮的蔓延和散播,不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学术活动,而是打着学术旗号、披着学术外衣的政治思潮,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它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推进学术,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虚无我们党执政的思想根基,进而取消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对于错误思潮与学术争鸣的本质区别,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能有书生气、学究气。认识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通过对错误思潮的科学批判,中国人民的理论思维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将不断提升,对历史和现实规律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和准确,对自身历史命运的把握将更加有力和自觉。

中国学者自古就有经世致用的宝贵传统,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以天下为己任”,“虽千万人吾往矣”。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鸦雀无声,决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决不能做太平绅士、好好先生。那种态度暧昧、明哲保身的想法是不可取的,那些迷失自我、同流合污的做法更要受到惩戒。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举旗亮剑,固本铸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期胜利实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