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晋京:让金融供给跟上经济发展需求

贾晋京:让金融供给跟上经济发展需求

近日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但供给体系没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为此,要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金融起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现实中,金融自身也构成一个资金渠道相互联通的体系,存在着“体内循环”的可能性。因而如何抑制金融中存在的“脱实向虚”倾向也就成了长期课题。具体来看,当前经济与金融之间存在四个比较明显的循环关系:金融与发展的循环、金融与消费的循环、金融的国内外循环以及金融的内部循环。

金融与发展的循环主要表现为投资与融资,也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最直接的体现。只有缩短资金链,才能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需求、抑制投机。因此,需要建立起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样才能提供有效直接融资平台。对于间接融资,也要改善其结构,让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等新业态形成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与消费的循环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快速发展的现象。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的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消费信贷快速普及,还使得货币市场基金直接参与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从监管高度明确了承担金融职责的是金融机构,而非互联网公司。

金融的国内外循环是开放型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后,已成为国际货币。因此,金融的国内外循环当前主要方面是人民币“走出去”,为此,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并且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创新。

金融的内部循环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关键是要防止其“闭路循环”。金融市场由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大类市场构成,又可细分为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基金市场等多个具体市场。资金能够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流动,才能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必须以金融体系之外的实体经济为根本,坚持“从内到外”的循环,防止“从内到内”。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日前发布,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不但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结构也在快速优化。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服务业、消费和高科技产业,上半年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可以说,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而这种高质量增长方式,离不开金融支撑的深化,例如电子商务背后的金融价值链、高技术产业背后的投资价值链。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循环关系也在演进升级,只有让金融供给跟上经济发展需求,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