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军:加快文化发展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

孙志军:加快文化发展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2)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惠民、实现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规划纲要》着眼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服务网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强化政府的法定职责。国家颁布《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界定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责任和义务,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制定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确定了14个小类22条具体标准,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文化需求特点,制定富有当地特色的实施标准。二是反弹琵琶补短板。以基层农村为重点,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倾斜力度,统筹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贫困不拒绝文化,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脱贫,把文化精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战略,明确2020年前贫困地区都要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是注重提高服务效能。用好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等措施,探索建立“按需制单、百姓点单”的适用实效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幸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无论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07%。

截至2017年3月,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10万户,同比增长24%,比全国企业数量平均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同时,文化产业也存在结构还不合理、供需还不匹配、质量效益还不高等问题,同样需要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供给内容。突出思想内涵,提升原创能力,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在“高原”的基础上打造“高峰”,努力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化产品。推进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将节庆活动中文艺评奖压缩87.5%、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压缩75.4%,进一步增强文艺评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二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对接“互联网+”战略,实施“文化+”行动,注重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引导网络电影、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切实推进新型书城、影城及主题公园建设。2016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三是体现文化例外要求。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既有休闲娱乐、愉悦身心的功能,又有教育教化功能,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强调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确保两效统一的文化经济兜底保障政策,明确国有文化企业考核中的社会效益指标占比必须达到50%以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