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近日,中印边界对峙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印在近代史上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曾经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1949年建国,印度1950年建国;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印度1981年启动经济领域改革,双方GDP不相上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各项发展指标远超印度,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寿命高出印度10岁。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样实行改革开放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笔者认为,是否“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断向深水区前进。而印度的改革却极少涉足种姓制度、妇女解放、土地改革等深水区,改革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可以说廉价的商品和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靠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能人才推动。过去,中国用八亿件衬衫换一驾波音飞机,单靠低廉的加工来赚取微薄的利润。而现在,即使想用八亿件衬衫换一驾波音飞机也不可能了,为什么?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衬衫加工成本增加了,再用衬衫换飞机就会亏本。

劳动力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上涨,产品订单减少,失业率上升,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或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放缓,这是相互关联的连锁反应。而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些连锁反应的阵痛期,经济发展出现拐点。

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首先,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美国城市底特律的破产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它代表美国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制造产业,也代表着美国信息技术、生物制造、金融产业和高新制造产业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从制造业向知识产权和服务业转移。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也要走向美国模式的经济大国发展之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些矛盾和问题不是通过常规方式能解决的,而需要通过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才能解决。比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等,这些都处在改革深水区,属于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如果我们能够抓紧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以经济发展方式之变促进社会发展之变,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一定能迎来崭新的未来。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728/957572.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中共应城市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赵小丹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