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诉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诉求 (2)

摘要: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新机制。

新发展理念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统领和保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时代要求;既有助于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又统领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道路。

第一,把创新作为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又使中国的繁荣发展建立在了自主创新的内生基础之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中国的发展,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建立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的基础之上,其源泉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不是对外扩张和掠夺。

第二,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中认识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既强调着力增强国内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又重视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协调,积极创造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部署协调发展时,提出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体现了党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强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说明了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发展,世界的和平发展也需要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绿色发展,其要义是可持续发展,强调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的永续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新发展理念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的问题上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弯路。同时,强调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指出“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在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过程中,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承担了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国际舞台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四,强调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着力形成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有所抬头的情况下,中国的繁荣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重要动力源。为了在对外开放中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中国政府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开创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五,坚持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新机制。不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经济释放出巨大需求,成为全球发展新的增长源。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所指出的,“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发展,不仅是共同的道义责任,而且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

目前,这一“中国方案”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新焦点。各国媒体纷纷盛赞“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找准方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作者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2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