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军改向“脖子以下”挺进

挥师,军改向“脖子以下”挺进

——怎么看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

鼓荡激情扬征棹,一路轻舟乘东风。2016年12月2日,世界的眼光再一次聚焦中国军队。这一天,中央军委召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习主席向全军发出重塑我军力量体系的动员令,开启了向“脖子以下”改革进军的新征程。

为什么说结构性矛盾不解决体制性障碍也难以最终解决?

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20年的职业生涯里获得22次世界冠军。他在赛场上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一开始,他既不让对手得分也不急于出击,而是用“蝴蝶步”始终保持灵活的移动,一旦看准时机就使出“蜜蜂拳”,猛力击倒对手。可见,一个厉害的拳手,既要有强壮的身体,又要有聪明的大脑。一支强大的军队,也应该是“最强大脑”与“最强拳脚”的完美统一。如果说,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是要“强大脑”,重在破解体制性障碍的话,那么,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就是要“壮筋骨”,重在解决结构性矛盾。“脖子以上”改革和“脖子以下”改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上下衔接、接续推进。

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先行展开: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组建新的军委机关,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划设五大战区,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首次对外公开亮相,成立联勤保障部队并构建一基地五中心布局,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实现了我军组织架构的历史性变革,我军体制、结构、面貌焕然一新。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军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迈过的一道关口。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为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接续开展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实现我军变革重塑的上下贯通,促进作战力量体系与领导指挥体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改“脑袋”不改“身子”,“脑袋”进入了“新体制时间”,而“身子”仍停留在旧状态中,上下就会脱节,新体制的优势和效能也难以充分发挥,改革总体目标就无从实现。

为什么说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必须因时因势而变?

《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说的是,任何事物都必须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一支军队也是如此,如果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变化,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也必须随之而变。那些率先对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军队,往往能够抢占先机,赢得战争主动。反之,曾经再强大的军队也会落伍,甚至不堪一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