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军改向“脖子以下”挺进(2)

挥师,军改向“脖子以下”挺进(2)

——怎么看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在拿破仑的领导推动下,创立新型陆军,建立由步兵、骑兵、炮兵组成的诸兵种合成师,军队战斗力在欧洲脱颖而出,取得奥斯特里茨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一战后,法军没有看到装甲突击力量在未来战场的巨大作用,机械化力量总体规模超过德军,却大量分散使用,而德军把航空突击兵团和地面装甲部队混合编组,在军队组织形式特别是合成方面走在了前面,战争开始后一度横扫大半个欧洲。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先后打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频频得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力量体系先进、作战编组灵活。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场空间向太空、网络、深海、极地拓展,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成为其鲜明特征。与之相适应,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科技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特征越来越突出。这是新形势下军队不可避免的重大变革,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对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进行前瞻谋划、顶层设计、全面优化,通过改革“致人而不致于人”,决不能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军事竞争中落伍。

为什么说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上进行了不懈努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次大的精简整编,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不断优化,有效解放和发展了战斗力。但面对现代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面对我国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面对我军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这方面不适应的问题更加凸显。

规模体量偏大。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向当时的军委同志提出一个问题,军队可不可以减少到200万。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抓军队整顿,首先就是解决“肿”的问题。从1985年百万大裁军开始,我军历次改革主要在规模上做减法。但我军体量还是偏大,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

重大比例关系失衡。尽管我军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结构和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这突出表现在官兵比例、机关与部队比例、作战部队与非战斗单位比例不合理,官多兵少,机关多战斗部队少,非战斗人员多战斗人员少,规模虽然很大,应战应急用得上的力量却相对不足。

新质战斗力比重偏小。新型作战力量是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世界主要国家把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作为引领部队力量体系的重要支撑。比如,美军地面无人机作战系统已达1.5万余台,列装无人机数量9000多架,俄军组建新的空天军,总兵力达9万人。反观我军,传统兵种部队、老旧装备多,占用大量宝贵的军事资源,新型作战力量规模偏小、力量偏弱,缺乏自己独有的“一招鲜”。

部队模块化合成化程度低。现代战争要求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以更好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我军还没有完全从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模式中走出来,结构类型单一、部队不够充实、指挥层级偏多、联合作战能力弱,不利于实施快速的集中统一指挥和标准化、模块化保障,难以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军战斗力的提升,如果不动大手术,尽快加以解决,就难以制胜未来战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