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龙:金融“活”与“稳”既是辩证法又是方法论

冯建龙:金融“活”与“稳”既是辩证法又是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40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这段话言简意赅、高屋建瓴,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既赋予了金融从业人员站位全局干事业的信心和力量,更为金融企业未来前行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是做好当前金融工作的行动指南。

“活”与“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当前金融工作的新理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论及货币对社会再生产“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以及银行信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列宁在论述银行国有化时强调,“银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中心,是全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神经中枢”。邓小平提出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精辟论断。将经济金融深入浅出地概括为“活”与“稳”的十二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是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

习总书记的这一金融新理念,准确把握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金融的发展规律,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深刻总结。回顾历史,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始终与金融业的创新求索相伴相随、共生共荣,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更反作用于经济,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兼具“活力”与“定力”。这一金融新理念,是对做好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精准“点穴”,将经济的“活”与“稳”落脚到金融的“活”与“稳”,指出了现代金融应突出把握的两个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的应有之义,更增强了现代金融工作的“四个自信”。

“活”与“稳”是经济金融的辩证统一

“活”是“稳”的重要前提。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深刻,禁锢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以国家垄断方式配置资源的模式没有出路,只会陷入经济停滞和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的桎梏。要国富民强,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激发市场活力。只求“稳”不求“活”,经济发展就会内生动力不足,不仅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效率,还会加剧结构失衡,埋下经济危机的种子。为此,不能因为“活”具有风险性等特征,就停止金融改革的步伐,而是要做到“稳中有活”,在把握住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稳”是“活”的必要条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警钟长鸣: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会催生价格投机和资产泡沫,任由资本单纯逐利性的“横冲直撞”,对市场的破坏不可估量。但近几年仍有个别金融机构热衷金融衍生品,不断加大杠杆,资金“脱实向虚”,有的互联网金融乱象抬头,极大干扰了市场秩序,伤害了社会诚信。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从源头上把控和防范各类经营风险,调节好金融之水的“流量”“流向”和“流速”,为激活各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活”与“稳”是金融工作的一个整体。“稳”是主基调,只有“稳”,才能促进“活”,使得活而不乱;“活”是动力源,只有“活”,才可巩固“稳”,使得稳中有进。这既是放眼全球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也是着眼当下适应国情发展的实际需要,“活”与“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不可分割、更不能偏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