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思想

“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思想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发展总体形势,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不断完善国际关系战略布局,开创对外关系新局面,营造了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开创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的新境界。

[关键词]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8-002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上,在坚持和继承中国国际战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新变化,着眼全局和未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创新理念,积极谋划,奋发有为,开创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的新境界。

以宏观视角把握整体发展环境

从中国自身角度看,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跻身世界第二,科技创新实现系列重大突破,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从世界角度看,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但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但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加凸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但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加凸显;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但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加凸显;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但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加凸显。这就需要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历史规律的指导下,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

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看,从1971年我国恢复联合国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到2005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创设和建章立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增加中国出资份额和投票权,再到2014年推动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和外汇储备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中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一方面,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对国际体系变革的促进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对整体发展环境的深刻把握为制定战略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辩证思维丰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国情、时代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是坚定的。中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从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依靠自身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不断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别国广大民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正变得越来越厚实。中国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另一方面,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要走通走顺,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也都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把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但是,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国家战略抉择,不是要束缚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手段和能力。中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决不放弃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

这就明确无误地阐明了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和不可动摇的决心,阐明了中国坚持自身和平发展与推动世界共同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发展辩证统一起来了,丰富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