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我们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文稿][课件]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张历历教授分析认为,主要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等十个方面。[文稿][课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就是“十个坚持”,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文稿][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等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具有世界意义,将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文稿][课件]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文稿][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关于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比如,他指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文稿][课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文稿][课件]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就全球治理提出了新方案新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文稿][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新安全观: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我们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文稿][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这一理念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是对多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精辟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创新发展,对今后周边外交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稿][课件]
张历历 外交学院教授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大意义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我们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内涵深刻。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学习理解,我把它分成十个部分加以分析、介绍。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再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美好愿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我们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自提出以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可以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将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将继续做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率,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和印度期间,分别同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声明强调,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经提出,就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的,经过60年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的旗帜,加深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南南合作,也推动了南北关系改善和发展。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同时也为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坚持公平正义。这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指明了方向。具体来看:
第一,坚持主权平等。这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体现。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也是国家利益的根本体现和可靠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各国应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些都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任何时候都不应动摇。
第二,坚持共同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我们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第三,坚持共同发展。一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另一些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样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水涨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满,大家发展才能发展大家。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应该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第四,坚持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要相互补台、好戏连台。要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
第五,坚持包容互鉴。当今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六,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际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要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要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
综上,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路径。
(三)坚持正确义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活动中都强调了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这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重要基础。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并且,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阐述了正确义利观的内容。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创新成果。正确义利观充满了中国智慧和文化特色,不仅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实践指南,也为世界外交实践发展作出了理论贡献以及行为指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