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智慧(3)

凝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智慧(3)

——全国新闻媒体“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调研”采访综述

摘要:一路行走、一路挥汗、一路感动。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记者们深感,绿色生活是民心所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是一种能唤起人民群众精气神的力量

面对越来越珍贵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应该如何破解绿色发展的难题?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新闻记者奔赴全国的各个角落,试图去寻找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智慧。

“环保和吃饭一样是一种习惯,也是一份终身的事业。”中央电视台记者陈昊冰在贵阳市蹲点采访南明河治理,记录了八旬老人雷月琴对南明河的执着守护。

经济日报记者隋明梅深入江苏常州、盐城,采访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发出感慨:“绿色发展是一种能唤起人民群众精气神的力量,而这正是我们国家砥砺前行、快速发展的基石所在。”

农民日报记者李朝民到山西大同采访20多天,亲眼目睹“大同蓝”的传奇,这是大同市以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发展的成果。

湖北应城是传统工业城市,环保转型如同凤凰涅槃之痛。澎湃新闻记者张蓓在调研中发现,长江埠赛孚工业园是一大工业污染源,园区企业为配合政府治理已停产半年之久,“想要让企业稳定生产,就得把环保安全抓上去,不能有侥幸。”一家园区企业主在配合停产中有了这样的觉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晁向荣在吉林向海保护区采访了不畏条件艰苦、退休后长居鹤岛坚持丹顶鹤繁育工作的老向海人张秋;顶着40摄氏度高温走进洮南县盐碱地,了解下岗后立志做“牛倌”的刘润璞如何利用盐碱地和养牛场打造小型生态循环经济。

在调研过程中发掘的鲜活事迹、典型经验、困难问题,写进了一篇篇带着绿色希望的报道。自8月初,各媒体统一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栏目,连续推出系列重点报道。

围绕转型发展、生态修复等主题,新华社记者分赴四川、浙江、西藏、河北、内蒙古等10个省区市调研。《浙江桐庐芦茨村:“滤”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对一个小山村进行剖析,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对中国农村的重要意义。

中央电视台“对话”和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让记者代表和新闻当事人走进演播厅,讲述为环保奋斗的故事,新颖别致的表现方式使生态环保这一严肃的社会话题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一路行走、一路挥汗、一路感动。通过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记者们深感,绿色生活是民心所向,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