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解说词(10)

《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解说词(10)

摘要:如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行,如何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凝聚更多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给世界带来了希望。

【同期】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 苟海波

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内容,面对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努力共同应对。

【解说词】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为此,全球15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195个国家及欧盟缔约方代表史无前例地汇聚到一起,他们将共同为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定》展开努力。

此时的巴黎,还没有从两个星期前刚刚遭到连环恐怖袭击的阴影中走出。然而,人类为共同命运展开行动的勇气却不能退却。

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当天,习近平抵达会场,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气候变化大会。

【字幕】2015年11月30日 法国巴黎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

【同期】习近平

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同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解振华

习主席在会上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一个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既讲了中国的方案,也提出我们不光是为了造福中华民族,而且也要造福世界人民,稳居道义制高点。

【解说词】

全球舞台上,中国的引领与担当,离不开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雾霾、水安全、土壤污染已成为关乎民生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直面挑战、切实行动。

【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勇

2015年,中国公布了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同时还积极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引导力。

【解说词】

中国提出的建设性方案影响着巴黎气候大会的谈判走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分歧逐渐减少。2015年12月12日中午,《巴黎协定》的最终文本终于要向全世界宣布。

然而,就在这最后时刻,意外发生了。一个国家的代表要求修改协定文本。

【同期】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 洛朗·法比尤斯

主要的困难是让195个国家同时接受这个宏大的协议,需要每个国家的同意。如果最后有一个国家提出反对,即使是个小国,这个协议就无法生效。

【解说词】

面对困局,中国代表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斡旋工作。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