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流弊之官场传染的成因及其应策(2)

拍马流弊之官场传染的成因及其应策(2)

曼德威尔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抗拒得住拍马,这话未免过于绝对了。举例来看,汉献帝建安13年,曹阿瞒进位丞相,权倾朝野,司徒赵温为讨老曹欢心,欲将其长子曹丕提为高官,意欲来个“曲线拍马”。岂不知“欲得天下”的老曹,此时正欲笼络人心,生怕给天下人以口实。因而对赵之举荐,不但不买帐,还借机大作文章,立马上书汉献帝,郑重声明:“温辟臣之子,选举故不以实”,一下子摘掉了赵的官帽。拍马拍掉了“乌纱”,此可为一例。三国归晋,司马炎当了皇帝,也有一则效法曹阿瞒的故事。一次,右将军皇甫陶因不同意司马炎的观点,争论起来。散骑常侍郑徽,自认此乃拍皇帝马屁的天赐良机,旋即上书,要求治罪皇甫陶。焉知早先刚愎自用的司马炎,当了皇帝之后,水平竟大大有了提高,当即朱笔批曰:“谠言謇谔,所望之于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一番“不损谔谔之士”的豪言壮语,便削去了郑徽的官职。还有比赵司徒、郑常侍更惨的。“布衣皇帝”朱元璋刚坐龙庭时,就有一位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老先生为取悦龙颜,急急赶一大作《贺表》,内有这样几句:“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可谓竭尽吹捧讨好之言词。呈上后,美滋滋地等待“沐浴皇恩”。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曾做过和尚、一度为“出身寒微”而苦恼过的朱元璋,竟不吃这一口,阅后大发雷霆:“这个腐儒,竟敢侮辱我——‘生’者‘僧’也,骂我当过和尚;‘光’则‘秃’也,也说是我个秃子,‘则’字音近于‘贼’,骂我作过贼。该斩!”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可怜个徐一夔,一下子拍掉了脑袋。

那么,是不是内心厌恶拍马,就一定会隔离拍马,从而根治拍马之流弊呢?也不尽然。清代大才子袁枚,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他去向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袁枚说:“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风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点头说:“是呀,爱誉之心人皆有之,你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啊!”这位尹老师看样子是讨厌拍马的,竟然也还是中了拍马而不自知,最终在美滋滋中入其彀中。可见,愿意听恭维话、喜欢被拍是人的一个不自觉的心性。

其实,希望自己被别人欣赏,甚至被恭维称赞,属于精神需求层次,控制在适度范围,无可厚非。值得警惕的是,那些脱离事物真相的故意吹捧和恭维,就像吹起的肥皂泡沫,是虚幻的,开个玩笑、闹个开心可以,但绝对不可当真。如果不辨真伪,并由此而飘飘然、昏昏然,不辨南北与西东,那就成为一种悲哀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事物本质的歪曲反映,要深刻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注意排除假象。列宁曾经用湍急的河流来比喻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指出:“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像‘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这告诉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不能为假象所惑,特别是对那些与事实不符,看似对自己有利、迎合自己的拍马,更应该头脑清醒。因此,作为官场中人,要有效警惕和抗拒拍马,一要有自知之明,保持头脑清醒,不为吹捧恭维所惑;二要有辨人之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如是,方能不为拍马所动乃至所困。这是一种做人的清醒,更是一种为官的智慧。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尤其需要这样的清醒和智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