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寻春春亦浓

诗中寻春春亦浓

立春过后,万物开始苏醒,春天气息渐浓。每逢此时,我便会择一暖日去郊外寻春,边欣赏春景边采剜野菜。多年了,一直乐此不疲。今年遭遇新冠病毒肆虐,居家抗疫,郊外寻春竟成了奢望。每每望着室外,就按捺不住心中的骚动。一日,猛然生出一想法:何不在古诗中觅古人绿野仙踪,领略别一番寻春情趣?于是便自以为得计,有了这个题目。

摄图网_401035542

经历了一个冬天,春姑娘妙曼的身姿、美丽的霓裳、婉啭的歌喉,皆是入梦之美景,于是寻春作诗便成了古代文人骚客的一种时尚,也为我们今天平添了若干优美的诗词歌赋。陈子昂的《晦日宴高氏林亭》,以“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的华章,留下了初唐文人寻春的热闹世相。 宋代赵蕃的《同俞公择孝显王彦扩谠子游白莲庵饭于东庵而》,用纪实手法描述了宋人山中寻春的景观:“幽禽鸣屋角,唤我起寻春。山径八九里,角巾三四人。侧行松偃蹇,倦憩石嶙峋。谁道春犹早,山樱几树新。”大文豪苏轼有首《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这里,东坡居士既写出了江城乡间的淳朴民风,又用践诺的热情诚邀老朋友赴约,一个寻春发烧友的形象跃然纸上。

寻春,亮点在“寻”字上,蕴含了对春的渴望与追求。北宋词人毛滂,盼春心切,当春天尚在冰雪覆盖中,便去“拨雪寻春”。他在一首《踏莎行·元夕》中写道:“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宫桥柳。”这位词人白天在残雪中未寻到春色,仍不甘心,索性晚上挑灯,继续在暗香流动的院子里寻觅。尽管那沉沉的夜色想把春光遮住,但月亮此时却悄悄地爬上了柳梢。融融的月光下,他终于从已生出嫩黄淡绿芽苞的柳丝上,发现了春的消息。唐代有位名唤无尽藏的女尼,用一首《嗅梅》记下了寻春的感悟:“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难看出,这女尼为了寻春,跑遍了山山岭岭,结果一无所获。然而,正当她非常失落地回到尼庵,随手折了门前一枝梅花嗅闻时,在梅花含苞欲放中猛然发现:“春在枝头已十分。”内心涌出的喜悦,不言而喻。

如果将“寻”字视为行动的话,那么“春”字则是目标,亦即发现“春天在哪里”?姜夔从“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的诘问中,找到了春的倩影;李白从“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梢,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的物象里,觅到了春的俏丽。如同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杨万里寻春发现,“春光都在柳梢头 ”;陈亮寻春发现,“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孟郊经过一番寻春,则以“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的评判,将“春天哨者”的角色给了青草。寻春自然应有所思。女词人李清照这方面堪称大家,一首《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以“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的细腻,不仅绘出了春的妩媚芳香,又籍思想的空灵描出了春的风情万种,赋人一种颇想一把将春天拥在怀里的心动。

那么,春天是什么,到底在哪里?明代大儒王守仁有首《寻春》,文思跌宕中洋溢着心学的通透。诗句这样写道:“十里湖光放小舟,慢寻春事及西畴。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诗人将发现美的眼睛尽情挥洒于湖光山色、溪流芳草之余,最后用“吾侪是处皆行乐”的禅意迪启人们:物事中无处不春天!寻春的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就在你心里。只要心中有春天,你就会始终拥有一种如游兰亭美景般的乐趣。显然,此乃寻春悟道的高境界,也无疑是智慧人生的一种洒脱与快乐。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