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概况分析

报告人:肖宏 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总编辑
简 介:十八大以来,一个广泛流行的词——大数据——为各领域加强统一管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和参考依据。在学术领域也一样。经过专业化处理以后的大数据能够为我们洞察学科发展前景提供帮助。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肖宏副社长就结合CNKI文献的大数据,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了详尽的分析,敬请观看。
总播放:3712
发布时间:2017-09-27 17:10
  •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因此,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要通过对专业学术成果大数据的应用,优化学科布局,建立学科体系,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 2012年至2016年,我国学科论文总量整体处于上升阶段,虽然2016年有略微下降,但总体上也是稳中有升的。基金论文比例不断增高,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发表文章比例最高的是教育学领域,其次是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文学等。而从论文被引用、被下载的情况来看,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数据显示也是非常喜人的。

  • 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几个主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分析,包括对本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代表性研究机构、关键词词频搜索和代表性论文的总结整理,可以有效折射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影响力。这些数据不仅是对学术发表情况的客观呈现,也能够帮助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把握学科发展态势,了解学术进展,同时也为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提供更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