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代会的109个历史细节

解读党代会的109个历史细节

《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

摘要: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一次的召开背景都大不相同,每一次的会前准备都异常复杂,每一次的进行过程都各具特色,每一次的历史影响都非同寻常……

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已召开过十八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每次党代会,都是在当时形势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研究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在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本书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1940年5月,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长子、时年31岁的李葆华,策马急奔在通往延安的道路上。作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李葆华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在赶赴盛会的途中,他和战友遭遇日军伏击,一名代表坠入深沟壮烈牺牲。

“为了开党代会,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无法想象。”62年后,十六大召开前夕,已是满头华发的李葆华深情地说,“为什么大家这样冒死也要去开这个会?因为党的代表大会实在太重要了,它往往成为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党代会召开的时间间隔,从建党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17年、11年、13年、4年一次,再到党的十二大后固定每5年一次;党代会的会址,从上海、广州、武汉,到莫斯科、延安,最后到北京——这种时空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从小到大、从秘密到公开、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程。党代会是党的发展进程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党的历史的重要节点。回顾党代会的历史,也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

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一次的召开背景都大不相同,每一次的会前准备都异常复杂,每一次的进行过程都各具特色,每一次的历史影响都非同寻常……

党代会是党内各方面代表的大聚会,是代表们展现性情和才智的大舞台。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历次党代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向,与此相关的人和事是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曾激扬青春、指点江山的年轻人,后来为何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初掌政权的政治力量,面对内外重重困局,怎样突围?

可以说,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了解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不了解历次党代会,就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对党代会研究情有独钟。一直想写一本书,告诉人们一些以前不知道或没注意到的内幕细节,挖掘一些或著名或普通的历史人物在党代会上的表现,探寻一些重大决策出台或突发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时力求突出现场感,使读者对党代会有一个比较立体全面的感知。这样,就有了《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这本书。我从每次党代会中大致选取4-11个问题,十八次党代会共选取109个问题,包括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以及新史实新材料的披露。

比如,关于党的一大,本书从以下这些问题着手,进行讲述:为何党的诞生纪念日定为7月1日;一大的13位代表是怎么推选出来的;为什么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都没有参加一大;最年轻的一大代表才19岁;一大中就有所谓“‘左’和‘右’两种倾向”吗;一大曾热烈争论共产党员能不能“当官”的问题;一大上海会议期间中途闯入会场的中年男子到底是什么人;在中央局选举中刘仁静投了主要论争对象李汉俊一票;持续90余年的未解之谜:有关一大闭幕日期的研究和争论;等等。

再如,关于党的十八大,本书共讲述了10个问题:农民工代表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党代会上;十八大报告是如何诞生的;开放的大会:党代会历史上记者人数首次超过代表人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字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我们一定要“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等提出新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砥砺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