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古至今先进文化的自信(2)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自古至今先进文化的自信(2)

强调传统文化不应矫枉过正

人不能忘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不能否定历史、否定过去、否定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上,不能因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就可以创设出与过去完全割裂的全新文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已经验证的道理,也是我们今天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有的基本立场。

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强调很容易使一些人得出一个结论,似乎今天讲清楚传统文化的意蕴、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适用性、它对于解决世界难题的独到价值,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建立起来或就增强了。且不论传统文化本身是否有如此功用,就算我们都认同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否就一定能支撑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呢?恐怕不尽然,因为我们还会问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塑造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价值?它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只讲传统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和重要价值,只会反衬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苍白和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推崇,往往伴随着文化复古情结、道德怀旧情结的生成,尤其是面对今天不如人意的思想文化状况,有些人就怀念传统社会人们的纯朴、憨厚、善良、诚信,就想象传统社会是比现代社会更有道德的道德型社会。好像以前人们都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则缺乏传统文化的素养;以前都是讲道德的,现在都是不讲道德的。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重视道德理想、打造道德主体、追求道德政治、稳定道德秩序等方面确实有许多真知灼见,但我们必须讲清楚的是,传统社会绝不是道德完满的黄金时代,不能看到众多道德箴言就认定它是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要知道道德言论与道德行动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传统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恰恰是在稳定的道德秩序下进行的。

今天,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不能够包治百病,不是说靠宣传传统文化,它就能回归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就提升了,道德就高尚了。过于依赖传统文化复兴,可能无法真正解决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问题。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其核心、精髓、主体一定是社会主义的,如果沉浸在对传统文化作为独立部分的强调中,那实际上就是走错了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它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变,是道德伦理观念的重新构造。中国并不是离真正的道德、真正的有文化越来越远了,而是越来越近了。

文化自信是解决今天中国面对的文化思想困境的方案

我们对某种文化能够自信,只凭这种文化本身的内蕴和价值是不够的,关键还得看它对解决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适用性、有效性。谈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必须直面中国社会的文化状况,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遭遇的挑战。如果看不到传统文化的现实境遇,看不到今天中国的文化难题,就缺少了问题意识,就不足以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由于受到资本文化的入侵,在一定范围内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泛滥,一些人把追求财富、金钱、享乐、消费、刺激、奢侈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而忽视或厌恶劳动、理想、事业、奋斗、奉献、集体等事物的价值。这些问题不是仅仅依靠传播传统文化就能解释、就能解决的,资本文化、市场文化冲击的恰恰是传统文化的权威、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些问题反而说明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必要性,因为它们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没有得到贯彻的结果,更进一步说,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解决今天中国面对的文化思想困境的方案。

社会主义是治疗资本副作用的有效方案,社会主义文化是资本文化、市场文化的规制力量。我们应该坚信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用传统文化来丰富社会主义的价值内涵,赋予社会主义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质。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