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晒“人海”晒“公益”见证文明的力量

不晒“人海”晒“公益”见证文明的力量

国庆节期间,“宁夏灵武再现‘托举哥’双手托住被卡小孩半小时”“与时间赛跑,宁夏交警护航断指老人”等新闻刷爆年轻人的朋友圈。节日期间,与朋友圈和网络“人山人海”的出游照相比,含有“公益”“慈善”等关键词、饱含正能量的帖子,也在不少年轻人的朋友圈形成“刷屏”之效。

国庆的超级长假,不仅有诗与远方的美妙,更有公益和慈善融合的爱的交响。无论是走路做公益受到许多人的推崇,还是捐款、转发帖子获得的积极响应;无论是“托举哥”义举的刷屏,还是 “交警护航断指老人”新闻在朋友圈的走红,均显示了公益不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一代生活的“标配”,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由于他们将自己参与的公益活动通过互联网晒出来,更引起了公众的共鸣、吸引更多人的参与,从而让正能量发生聚合作用,显示出文明的磅礴力量。  

鲁迅先生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几十年前先生发出的悲悯之音,即便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的中国,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的特殊原因,生活依然停留在温饱阶段;而更有许多人在生活中因一些原因急需人们伸出手来“拉一把”、 “扶一下”。 “生发善的力量、引导善的力量,让善的力量变得可观,至少可以让社会撕裂的缺口缩得越来越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慈善扛在了自己的肩头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写就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动人乐章。几年来,从受人瞩目的 “冰桶挑战”慈善项目,到“一元购画”刷爆朋友圈;从“为爱奔跑”的风起云涌,到“一个鸡蛋的暴走”的“特立独行”,多种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都凝聚着年轻一代的身影,他们的朝气与活力,他们的创新与创造,也为中国当下的慈善公益走向提供了可知可感的样板。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善于发挥“互联网+艺术+公益”的优势,不断创新慈善公益形式,更让快捷、快乐、新意、体验成了公益慈善的代名词,吸引了更多人的关切、关注和参与。

不晒“人海”晒“公益”,见证文明成长的历程。曾几何时,公益和慈善属于“高大上”的事物,公众参与门槛也较高,即便是一些有名望的企业家,在做慈善的时候也容易受到“道德绑架”,更何况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呢?然而,慈善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向善的基因,都流淌着扶弱济困的道德血液。也正是如此,我国的慈善理念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精英慈善”到“全民慈善”的过渡也好,“重公益”到“轻松筹”的变身也罢,“慈善是全民的大众慈善”这一理念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而轻型、便利,且无任何道德负担的公益更是走进了大多人的心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挑起公益慈善的大梁,也使我们的国家在慈善事业上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每一个个体的慈善都不是“小善”的独立存在,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帮扶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公益活动,让慈善行为成为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做公益、处处有公益的新型社会,从而让凝聚起来的爱去改变很多家庭的生活以及部分个体的人生之路,善意无限。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1009/96816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连元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