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林:古琴的保护与传承(3)

摘要:古琴在2003年已被列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由于诸多原因,古琴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还不容乐观。目前急需采取的措施有:1.对历代名琴的保护;2.对在世古琴名家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保护;3.对古琴曲的收集整理;4.对古琴文献的收集整理;5.对现代古琴曲的开发研究。今天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是什么让古琴曾经繁荣?是什么让它曾经衰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古琴当成一个文化载体,输出给人民大众,同时通过这个载体,让世界了解古琴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文化。

那么古琴演出还有什么问题呢?举个例子,如果古琴要跟二胡、笛子、萧合作,那古琴的声音肯定是弱势的。种种问题都限制着古琴在舞台的演奏。到后来,我在阿尔伯塔大学学电子工程,那个时候除了古琴,我也会弹吉他,我们知道吉他有电吉他,后来我和我的老师吴钊先生在聊天的时候提起有没有可能做一个电古琴,吴老师说绝对不行,他说古琴的声音是一种文化载体,它的优越性、复杂性就是它文化的载体,也是它的情感表达载体。如果把古琴电声化了,古琴的声音就简单了,这样就会失去很多古琴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东西。况且电吉他和木吉他已经是两种乐器了。如果做一个电古琴,那这个古琴就是另外的乐器了,从根本上还是没有解决古琴的扩音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被解决,但我还在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有一次我和一个人聊天,那个人有关节炎,一直没治好。后来有一个教授做了一个研究,用超声波治疗。因为声音本质上是振动,振动是一种能量,当能量这个词一出现的时候,我脑子里电光一闪,我觉得有没有可能不去电声化古琴,而从声音的本质上去寻找答案呢?

我现在对古琴的看法就是不能改变古琴,因为古琴是自然而然的艺术创作,不能因为某个人的某个想法就改变了。所以我现在是通过把传感器贴在古琴上去收集古琴振动的信息,再把这个振动信息用现代科技还原回声音。这个想法也做到了,能够还原出古琴的声音,而且也便于古琴扩音。但还有个问题,声音不真实,为什么不真实?因为声音是很复杂的。我这里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国外人做的实验,他找了一个平面,然后用机械控制,把沙子撒到这个平面上,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声音是怎么振动的,这个视频展示了在一个平面不同的频率下沙子的变化。古琴作为一个乐器它的频率也很多,单纯的搜集一两个点的振动,声音就会不真实。我们可以看到,在探索如何解决古琴演奏时不好收声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个也是我今后要做的很重要的课题。

古琴文化的传播不能光是形式上的传播,还应该重视技术上的传播。同时琴人们应该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传承下来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一定要做修改和调整,我们在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进行正确的取舍,不能一股脑照套照用。今天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是什么让古琴繁荣的,是什么让它衰败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对待古琴的时候应该首先把它当成一个乐器,然后在更高层次上把它看做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用这个载体,把中国文化,古琴文化传播到海外,让世界通过了解古琴文化来了解中国文化。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最成功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功夫”,海外有很多轻人甚至是老人都是“中国功夫”的粉丝,甚至每部“中国功夫”的电影在海外票房都是非常好的。我觉得在这方面,古琴需要向“中国功夫”的海外传播学习。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