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张力:加快教育现代化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2)

1472830737900

张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六中全会)是三大战略举措。另外,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而“十三五”规划就是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非常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教育打好人力资源基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来配套,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面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跟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而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要求。

过去五年,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现代教育治理改革取得突破……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正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前提下取得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对宏观教育战略的部署。五年来,我们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现在,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一定要回顾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因为我们可以由此看清十九大报告的历史脉络。

(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基本按照四个层面来展开。

第一层面: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

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等融会贯通起来,而不能将其窄化为德育教育。

第二,立德树人要求“三个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也就是说,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网络,时时处处都应该体现立德树人。我们要齐心协力、同向发力,帮助少年儿童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区分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教育规律和特点,满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以及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学习需要。这样,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全面创新育人模式才不会沦为口号,才能够扎扎实实地使受教育者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这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负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二层面:以促进公平为关键,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

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一直瞄准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发力,直到现在只有加强没有削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困难地区、困难群体的帮扶,社会捐助、慈善资助固然重要,但作为主渠道的各级政府要在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司法公平等方面负起法定的第一责任,不能等市场机制健全后再去做各种补偿。而在以促进公平为关键,多方位缩小教育差距方面,各级政府要在配置公共资源方面始终绷紧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众政策倾斜的一根弦,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生发展提供最起码的环境条件。所以,在现阶段,我们要集中有限的国力、财力,在公民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上迈出新的步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推出三项举措。第一,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尤其不让家境贫寒的学生失去学习、深造的机会。这就需要在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等阶段,健全以政府为主渠道的资助体系。

第二,善用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使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原来分享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要完全做到这点也并不是那么简单。世界各国在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和挑战。比如,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就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障碍。由此可见,善用教育信息化比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第三,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就学。如果一个地方的学校有好坏之分,那么一些家长肯定会千方百计把孩子送进所谓好学校,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出现不正之风。要标本兼治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相结合,而且还要提升薄弱校的硬件水平,把校长、教师的轮岗交流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另外,对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开展重点帮扶。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只有把这些好事做好、实事做实,才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

第三层面: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优化教育体系

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第一,为什么改?为了破解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弊端吗?是,但又不全是。党中央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期望是长远的,主要着眼于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这有点像玩电脑游戏,打过一关又一关,积累到多少分才能通关,又有些像立交桥,老百姓对桥上的各个节点看得十分清楚,展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终身学习路线图。那么,回到刚才这个问题,为什么改?答案就是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第二,改什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上小学、小升初、中高考等连通起来设计。也就是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这叫做只招不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把中高考的一部分考生提前分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由此可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仅牵涉全国1000多万高考考生,实际上它覆盖了全国6-25岁年龄段,约3.6亿人口。这足以说明党中央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

第三,怎么改?关于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司令部的问题。也就是说,谁来部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原先是教育部,现在上移到党中央,而教育部就成了前线指挥部。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讨论,上报由习近平总书记任组长的中央深改小组审议,通过后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后再由国务院发布。各地方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近年来,各地方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职业院校分类招考、高考招生与录取以及高校学分互换方面的探索不断取得新进展。

由此可见,搭建一个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立交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很好的规划设计,同时不断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并确保学校和学生双向、多次选择过程中,公开公正、透明干净。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都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深耕细作,相信到2020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会取得初步成效。十九大报告也强化了这一点,就是“深化教育改革”。

第四层面: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和办学体制

管办评分离分三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学要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落到实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规定了政府的职责、权限,政府必须依法履职尽责。这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一招。

第二步,学校要依法、依规、依章程自主办学。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章程,要把一校一章程作为依法办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把章程用好,就会使学校在建设、管理中少走弯路。比如,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一些涉及学术或教学方面的重大决策由少数人拍脑袋说了算,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通过依法、依规、依章程自主办学,就可以完全避免。

第三步,社会组织可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政府可以委托社会组织,如学会、协会及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开展教育评估监测,这是在公众监督下公正行使督导职责。近年来,我们在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三者新型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攻坚克难。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