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当股东 脱贫不畏难

村民当股东 脱贫不畏难

——河北威县“金鸡”项目探索扶贫新模式

摘要:近日,河北省威县举办了一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文艺演出。演出的开场舞名为“欢天喜地”……

近日,河北省威县举办了一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文艺演出。演出的开场舞名为“欢天喜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60万威县儿女正欢天喜地、生龙活虎地缔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31岁的郭成巧坐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演出。这位独自支撑一个四口之家的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贫困村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成为一家企业的股东。“我现在挺知足,对生活也充满希望。”郭成巧告诉记者。

与郭成巧一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数千名贫困村民都成了股东,每年定期拿分红,享受资产收益,开始迈入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

创新扶贫模式

威县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当地农民多以种植棉花、蔬果为生,收入低微,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14年7月,正在扶贫路上往前赶的威县成立了一家县属国有企业——威州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试图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进一步扶贫脱贫。这个企业集投资、融资、建设等为一体,但一直没有很好的项目,直至一年后威县从北京引进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的蛋鸡养殖项目。该公司探索出一种云养殖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固定资产,德青源租赁运营,每年向固定资产投资方支付租金。

这个项目很好,但意味着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贫困县要自己先投资建园区。“德青源走访了全国120多个贫困县,很多贫困县担心建好项目后企业却走了,或者租了几年后不租了。威县先后7次来北京考察德青源,最后签订了合作协议。”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人资行政经理刘卫华向记者回忆。

协议已签,接下来就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据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介绍,他们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把分散、沉睡的各种资源转化为资产,投入该项目。这其中,扶贫资金入股是重中之重,他们探索创新出了一种资产收益的扶贫模式。

具体而言,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股份,配股给项目园区周边48个贫困村的4424名贫困农民,每人配股4680元,以合作社的方式入股到该项目。威州农投公司凭借这些入股资金以及其他涉农资金和银行贷款,共计2.5亿元,建设项目生产园区。建成后由德青源承包经营,并每年按威县投资额的10%支付租金2500万元。

“每年2500万元的租金收益,除了用来还银行贷款和缴纳税收,全部用于扶贫。”安庆杰说,项目完全投产后,作为股东的贫困村民,每人每年分红1000元,资产收益率超过20%。他们还能以自有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种植德青源的订单玉米,每亩年均收益1100元以上,再加上各项政策扶持,实现稳定脱贫。

“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安庆杰如此概括这个被当地称作“金鸡”项目的扶贫模式,它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