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时代的中国可以为世界带来什么?

林毅夫:新时代的中国可以为世界带来什么?

摘要: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策略。成功的国家会考虑如何借助自身禀赋资源,并且为发展相关产业创造条件。这就是中国所做的。作为国际舞台上日益核心的角色,中国必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

推陈辞旧

尽管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有一个趋势是早已明确的,那就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轨。这方面的进展将对中国发展经济、发挥比较优势和推动经济社会进步起到关键作用,也将为更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向市场经济转型,包括放开制造业和进行农村改革。不过,早期我们仍保留了很多计划经济时期典型的干预性政策,比如对大型国有企业的保护和补贴。

在转型的早期阶段,受国家支持的、资本密集型的国有企业对中国的比较优势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未能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积累,不少国有企业恢复了活力。

现在,是时候和“补贴、保护”说再见了。只有实现这一改变,加上继续深化制度变革,中国才能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目标,这点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至关重要。

永不停歇的增长

在很多方面,中国已经站稳脚跟。过去3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可观,这在任何时期都是史无前例的。未来中国仍有相当可观的增长潜力。

我们的现状是,中国在人均收入层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代表了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的距离,也意味着中国在技术创新与工业升级方面仍有很大的机会。

当前,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高铁、可再生能源、家用电器等。接下来,中国要在包括电子商务、移动设备在内的高端产业发力,在这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保持经济繁荣尤为重要,这些产业生产周期普遍较短,同时对人力资本要求很高。幸运的是,中国不缺人才,而且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来容纳新产品。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如果能够缩小这一差距,中国有潜力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

其他经济体的经验表明,中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以购买力平价衡量,日本人均GDP达到美国的21%是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韩国在1977年。这些国家在接下来的20年里经济增长都保持在8%-9%。中国和它们相比,手里还多了一张可以利用的“牌”——我们在生产周期短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