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6)

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6)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摘要:在稳中求进中,首先“稳”是大局,“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是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稳”和“进”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才能为深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解读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元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8项重点工作中第二点就谈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足见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首先要提高国企竞争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效率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民企“安全感”,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有恒产者有恒心”,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对改变民营企业家预期有非常大的调整作用,是本次会议精神很大的亮点。此外,实质性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投资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改变金融资源过度偏向性投放等做法,都将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要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要把原来在试点地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广、深度推进。要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为突破口,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服”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让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回归。同时要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彻底拆除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弹簧门”“玻璃门”。

(本报记者 林丽鹂整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