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40年跨越之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格局”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40年跨越之路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站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赋予了中国新的历史使命。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围绕深化改革,会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为重点进行了重点部署——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围绕扩大开放,会议强调了开放层次和重点——
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认为,此次会议强调,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这一个“更”字,意味着更宽广的胸襟、更大的格局,中国必将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来军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归纳为三项举措,即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自由贸易和提升对外投资水平。这三项举措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