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和网络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截至目前,中央媒体累计推出各类报道两万余篇。各类媒体还充分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制作微视频、微动漫等新媒体产品,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网上传播鲜活闪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同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繁荣兴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国家和民族铸魂,为党和人民事业聚力——
2017年,文化市场百花竞艳。一批文艺精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人民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电影《战狼Ⅱ》《建军大业》、电视剧《黄大年》等收视口碑双丰收;报告文学《塞罕坝时间》、中国梦主题歌曲《新的天地》等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2017年,文化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印发,列入2017年中央深改组和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的任务基本完成……环环相扣的文化新政,压茬拓展的发展举措,为破解文化领域的诸多难点披荆斩棘,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2017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硕果累累。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出台,到编纂出版首批《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图书,继续做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作等,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焕发时代风采,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不断传承延续。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需要主流思想舆论的巩固壮大,也需要直面“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过去一年,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过去一年,一系列剑指网络违法有害信息的专项整治先后开展,一批明辨是非的文章有力批驳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
广袤神州,嘹亮的主旋律、强劲的正能量,涌动在诵读的章句、传唱的歌声中,融入日常的交谈、网络的留言里,潜移默化地提振全社会的信心和斗志,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能量。
铸牢共同精神纽带
奋进力量极大增强
这是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感人一幕:
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
身教胜言教。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为全党全社会上了关爱模范、尊重先进的生动一课。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
“大功三连”、河北塞罕坝林场等重大典型,廖俊波、黄大年、黄大发、王锐、南仁东等时代楷模以及一大批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把“软约束”变成“硬规矩”,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成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新诞生的国歌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深入开展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运用法治手段惩戒“老赖”,维护了公平正义、净化了社会风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