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周年
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这场吸引了全国2000万名考生报考的考试,是世界考试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人数众多,不得不分成了初试和正式高考两个阶段,最后共有570万名考生走进了高考统考考场。最终,27万年轻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现年9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在1977年的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上积极倡言,提出立即恢复高考的建议,得到邓小平肯定,促成当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恢复高考第一人”。这一重要决议,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直接促动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为纪念并感恩查全性教授这一历史性建议,12月28日,武汉大学接受IDG资本人民币1977万元的捐赠款,设立全国首个“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此项奖教金为奖励武汉大学本科任职老师,首期奖教金自2018年到2036年,通过学生票选每年选出20位老师予以奖励。
“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
2017年11月1日,由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在内的四校师生,以及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内的近百位西南联大老校友相聚一堂。会上,由西南联大校友会指导,百度发起的“百度AI追寻:未消失的西南联大”数字复原项目成果,正式对外发布。
抗战期间,为了延续文化血脉,培养后备人才,1937年11月1日,北大、清华和南开3所高校在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此后,全校师生继续西迁,于1938年4月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办学时间不到9年,但无论是在学术成果还是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南联大师生秉承刚毅坚卓的精神,满怀科学救国的理想,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同仇敌忾,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卓有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业界精英和治国栋梁,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看来,西南联大前后就读的学生不过8000人,条件艰苦,却是举世公认的学术重镇和人才摇篮。
“联大精神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校训所说刚毅坚卓;二是体现在育人自觉,师生将抗战视作中心之业,历尽艰辛培育人杰,在茅草覆盖的校舍和铁皮屋顶的教室里,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三是团结协同与科学民主,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但始终合作无间、协同合作、兼容并包。”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谈道。
“我们每一所高校都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光大联大精神,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当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以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照亮人类的未来之路。”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