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古诗文背诵增至72篇,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的需要。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曾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具体来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只有在熟知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方可言文化自信。据介绍,本次语文课标的修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积淀中,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和学习,会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理解现实,从而更好地指引未来。只有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这个民族的精神实质,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118/982630.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昆明市防震减灾局)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