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张西平: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3)

【2017-01】张西平: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3)

东方是欧洲近代思想形成的重要力量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逐步率先走向现代化,在他们强大起来以后,一些欧洲中心论者将自己的发展和成就说成是欧洲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与其他文化没有关系,如他们说欧洲近代的进步起源于文艺复兴,和东方没有什么关系。

“欧洲并没有从东方汲取什么创造现代科学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另一方面,其借鉴的价值仅仅是因为它被融入到了欧洲的理性传统之中。当然,这些理性传统是在(古)希腊创建的。”显然,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希腊的典籍在中世纪后已经很难找到,希腊思想和文化保存于阿拉伯的百年译经运动,他们将希腊的文献绝大多数翻译成了阿拉伯文。文艺复兴就是将这些阿拉伯文的希腊文献重新翻译回意大利文等欧洲语言,从中发挥出新的思想。一些欧洲中心论者认为,阿拉伯人并未有多少新的思想,他们只不过是保存下来了希腊的文献。这种傲慢的态度违背了基本的历史。因为阿拉伯学者并不仅仅翻译了希腊的文献,他们也从波斯、印度以及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医学、数学、哲学、神学、文学和诗歌方面的成就。“然后,他们在犹太科学家和翻译家的帮助下,创造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这不仅仅是对希腊知识的简单整合,也是对希腊思想的批判继承,同时使它们在新的方向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个过程说明了这样的事实:巴格达处在全球经济的中心,它不仅接受了新的亚洲思想,而且对其重新改造,然后传播到伊斯兰教的西班牙地区。这一点,一些西方学者也是承认的,他们说“穆斯林所拥有的缜密思维和渊博学识,远远超过了从古罗马那里所获得的……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可能没有人能够比他们(欧洲人)更安于窃用这些外族遗产了,除非是希腊人在公元前6世纪就汲取了这些东方(埃及)文明”。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走向现代化之路的两个重要环节,而这两个西方最重要的文化变革都和东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来华的耶稣会士将中国经典陆续翻译成欧洲语言,在欧洲各国出版后,在欧洲逐步形成了18世纪的中国热。中国热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层面,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将喝中国茶、穿中国丝绸的衣服、坐中国轿、建中国庭院、讲中国的故事作为一种时髦的风尚。Chinoiserie(中国风),这个词汇的出现,反映了法国当时对中国的热情。这“突出地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各个阶层的欧洲人普遍关心和喜爱中国,关心发生在中国的事,喜爱来自中国的事物”。

来华耶稣会士的关于中国的著作在欧洲的不断出版,特别是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出版,在欧洲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来华耶稣会士介绍的儒家思想的著作,所翻译的儒家经典引起了欧洲思想界的高度重视。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在西方宗教的发展中,斯宾诺萨的自然神论开启了解构基督教人格神的神学基础,传统神学将自然神论视为洪水猛兽。从此斯宾诺萨只能生活在阿姆斯特丹,靠磨眼镜片为生。莱布尼茨通过自然神论来调和孔子与基督教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莱布尼茨是当时唯一重要的哲学家,认为中国人拥有一门唯理学说,在某些方面与基督教教义并存。”尽管莱布尼茨的理解有其欧洲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但他看到孔子学说中非人格神的崇拜是很明确的。

如果说莱布尼茨从哲学和宗教上论证了孔子学说的合理性,那么伏尔泰则从历史和政治上论证了孔子学说的合理性。《中国上古史》《中国哲学家孔子》等书中的中国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他说,东方民族早在西方民族形成以前就有自己的历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重视东方呢?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而伏尔泰这位18世纪启蒙的领袖是穿着孔子的外套出场的,他的书房叫“孔庙”,他的笔名是“孔庙大主持”。

我们必须看到这段历史不仅说明“中国的‘遗产’与所有其他文明国家的‘遗产’已结合起来,显然纳入了一条正在实现世界合作大同的轨道”,显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同时对我们自身来说,这段历史又告诉我们:中国的传统并不是完全与近现代社会相冲突的,中国宗教和哲学思想并不是与现代思想根本对立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在我们先哲的思想中有许多具有同希腊文明一样永恒的东西,有许多观念同基督教文明一样具有普世性。只要我们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定会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有机内容。东方在世界体系中也并非无足轻重,在西方走向世界时,东方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经济上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启蒙时期思想的实际发展过程,说明欧洲思想不是一个自我成圣的过程,仅仅回到希腊,西方思想家发展不出来近代的启蒙思想观念。但西方思想的当代叙述完全不再提到这段历史,他们改写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史,并设置一个二元对峙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模式,将其作为训导东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模式,至今一些西方文化思想领袖希望按照这样的逻辑继续改造这个世界,将其称为文化帝国主义是完全可以的。

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我们要通过历史说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历史渊源,破除十九世纪以来将西方文化说成是自我成圣的神话,解除掉西方文化所披覆的神圣光环,将其还原成一个地域性文化,化解那种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神话。这是我们走向文化自信的第一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走向东方中心主义,不是否认西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是停止我们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步伐,而是以一种平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完善、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于殿利.巴比伦与亚述文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英]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