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列宁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2)

关于列宁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2)

摘要:1917年3月列宁在从西方回国前夕撰写的有关文章中提出,俄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不能立即直接展开社会主义革命,但俄国无产阶级可以使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使俄国革命成为全欧洲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使西方的无产阶级起来同资本主义决战。

2.1917年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列宁坚持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四个步骤”的理论

1917年3月,列宁从西方回国前夕,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阐述了俄国革命是全欧洲革命“序幕”的思想。在此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列宁流亡在瑞士,在这里从事理论研究和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和准备工作。俄国二月革命发生后,他和他的同志们迫切希望回国参与革命。在动身回国前夕,他撰写《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阐明了自己关于俄国革命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意图。他提出:“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是,……俄国这个国家的农民性质能够使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8〕这里他说,俄国革命是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是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革命是西方革命的“信号”、对西方革命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在此信中还说:“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9〕这里他强调下一步的俄国革命将具有浩大的声势,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从而能够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指由于俄国革命的推动作用,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将得以展开,欧洲和美洲的无产阶级将能够起来同资本主义进行“决战”。这个思想也是以俄国革命推动西方革命及世界革命的思想,或者说以俄国人民的斗争推动西方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这个思想与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四个步骤”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3.《四月提纲》并未提出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1917年4月3日,列宁从西方回到俄国。4日他先后出席两个重要的会议,在会议上宣读了一个重要的提纲。7日《真理报》发表了该提纲。这就是所谓《四月提纲》。在此提纲中,他提出了俄国无产阶级在下一阶段革命中的任务。所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四月提纲》的精神,是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列宁关于下一阶段的革命即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的钥匙。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点认为,《四月提纲》提出了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如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指出:“列宁的四月提纲向党提出了一个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天才计划。”〔10〕这种观点从苏联传播到中国,使中国相关学术界的大多数人也持这种看法。如中国学者的有关著作也提出:“《四月提纲》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产物。列宁根据世界大战、欧洲已经出现客观的革命形势、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和大批苏维埃的涌现等新的情况,及时地制定了俄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方针和策略。”〔11〕“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根据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结合俄国当时的情况,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纲领和策略。”〔12〕

列宁的《四月提纲》究竟有没有提出使俄国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纲领和方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只有认真地研究《四月提纲》提出的革命任务,看看这些任务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才能知晓《四月提纲》有没有提出使俄国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纲领或方针。

《四月提纲》共有十条。其中五个条文的内容与俄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如第二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另外五个条文的内容与俄国的制度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重点研究与俄国制度变革有直接关系的五个条文。譬如: 第二条提出,下一阶段即“革命的第二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是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列宁写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13〕第五条提出,下一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 列宁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废除警察、军队和官吏。一切官吏应由选举产生,并且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14〕第六条提出,下一阶段革命的任务之一,是进行土地国有化。列宁写道:“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15〕第七条提出:“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第八条提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6〕 不难看出,上述《四月提纲》提出的下一阶段革命的五项任务,即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政府,土地国有化,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均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等等。上述五项任务在性质上不同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以及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不等于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因为这里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土地国有化是资本主义国家早已采取过的措施,所以不能认为它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指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由工人代表苏维埃或有关的工人组织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和分配的过程进行监督,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一定的制约。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任务。 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银行也是这样。它没有剥夺银行资本和没有改变银行存款的私人占有性质。

值得指出的是,在列宁思想上,上述种种任务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如同本文前面论及过的,列宁指出,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政府,不等于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还多次指出,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以及资本家的辛迪加国有化,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如他说:“俄国大多数农民会不会要求和实行土地国有化呢?无疑是会的。这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这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土地国有化是一种可以同资本主义相容的措施。”〔17〕“实行土地国有化、把一切银行和资本家的辛迪加收归国有或至少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立刻加以监督等等措施,决不是‘实施’社会主义。”〔18〕“这类措施在战时已有许多资产阶级国家实行了,因为这是同日益逼近的经济的彻底崩溃和饥荒作斗争所绝对必要的。”〔19〕所谓土地国有化是同资本主义发展相容的措施,指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可以通过土地国有化的措施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如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资产阶级政权将美国西部的大片土地国有化,然后将其划分为许多小型地块,出售给需要土地的农业经营者,促进了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欧洲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鉴于国内经济状况日益恶化,且战争需要大量的军用物资作支撑,需要强化国家政权支配生产的力度,对许多私有企业包括银行和工业垄断组织进行了国有化。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产阶级政权都实施过这类措施。所以列宁说,实行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和工业垄断组织国有化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这些措施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或者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摆脱危机的办法。 在列宁思想上,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更为清楚和明确的。《四月提纲》在提出这项任务的原话说: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把这句话的前后句倒过来就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不是实施社会主义。 还需要指出,列宁当时在有关文章以及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表示,不赞成或者说反对使俄国革命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如他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20〕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他指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在欧洲最落后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内,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21〕在《一个根本问题》一文中,他针对一些人对他思想的误解提出:“农民按阶级地位来说是什么人呢?小业主和小经营者。请问,既然小经营者占人口的大多数,既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还不具备,那么,大多数人怎么会赞成实行社会主义呢?!谁会说,谁在说要不顾大多数人的意志来实行社会主义呢?”〔22〕在《论策略书》的册子中,他鉴于一些人指责他“指望”使俄国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反驳说:“这是不对的。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23〕上述列宁一系列话语的思想揭示:俄国是一个落后国家,小生产者农民和小经营者占人口的大多数,而这部分人群由于他们的生产方式对他们的眼界的限制,不可能像无产阶级那样拥护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立即使他们接受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路线。所以,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够立即将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对《四月提纲》的研究,可以确定:在这个文件里,没有提出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或方针。而且如上所述,列宁自己明确地说《四月提纲》里的那些任务或措施不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他还明确地表示自己不赞成立即将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那么为什么学术界会产生对《四月提纲》内容的误解?

笔者认为,这种误解来自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对《四月提纲》内容的误解。 如同前面引述过的:《四月提纲》第2条提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里列宁提出了“革命的第二阶段”的概念。《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样来解释“革命的第二阶段”的概念:列宁的四月提纲向党提出了一个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天才计划。这里它说“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就把第二阶段等同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了。

上述列宁那段话的本意是,在革命的第二阶段,政权要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里。如同本文前面所论述的:仅仅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不等于社会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则提出“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将“革命的第二阶段”等同于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对列宁思想的误解。实际上,不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把列宁关于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里的思想误解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在此以前即1917年4月,俄国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些人如列甫·加米涅夫就曾将列宁关于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思想误解成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由此遭到了列宁的反驳。〔24〕

4.十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未说过马上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也许有人会问,1917年4月列宁不主张在俄国立即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十月武装起义前夕即这年9月、10月间他会不会提出在俄国立即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呢?对于此,笔者作以下研究。

十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的代表作之一是《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该著作完成于1917年9月10—14日间,10月作为小册子正式出版。从它的内容看,一方面内容是强调了《四月提纲》以及4月其他文献中已经提出过的工人监督、银行以及工业垄断组织国有化等等。另一方面内容是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关于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思想,他阐述了以下内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产阶级国家对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后形成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也可以说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国有经济。由于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以后,必须利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剥夺资本家的财产,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无产阶级国家的国有制,再变成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看来,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进行了垄断企业的国有化,实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对社会经济进行改造准备了条件。因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只要夺取和掌握了国家政权,就拥有现成的经济力量,用不着以国家的力量去剥夺资本家的财产。就此,列宁写道:“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25〕他的意思是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准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革命民主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步骤”。所谓“革命民主国家”,指经过无产阶级革命,由工农掌握政权的国家。在工农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如果尚未大力推进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则可以称其国家为“革命民主国家”。如果展开了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则应称其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革命民主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难以区分。列宁这里所说的“革命民主国家”,显然是指工农掌握政权后一段时间内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步骤”呢?列宁的意思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准备。如果这个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旧的统治者被打倒,工农掌握了政权,已经成为革命民主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疑是向着社会主义迈进了一大步,或者说它又接近了社会主义一大步。列宁就此说:“如果试一试用革命民主国家,即用采取革命手段摧毁一切特权、不怕以革命手段实现最完备的民主制度的国家来代替容克资本家的国家,代替地主资本家的国家,那又会怎样呢?那你就会看到,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会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26〕在这里,列宁实际上论证了把政权转到工农手中的意义,即它是走向社会主义的一个“步骤”。

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即不能害怕由工农掌握政权。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个革命虽然已经结束,但是革命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并未完成。由于二月革命以后的革命需要继续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所以列宁称当时的革命者为“民主主义者”或“革命民主主义者”。他说:“或者做一个真正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那就不能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或者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像普列汉诺夫、唐恩、切尔诺夫那样,借口我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能‘实施’社会主义等等来非难这些步骤,那就必然会滚到克伦斯基、米留可夫和科尔尼洛夫那边去,即用反动官僚手段来压制工农群众的‘革命民主的’要求。”〔27〕他的意思是,在当时的俄国,要么继续前进,不要害怕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即不要害怕由工农掌握政权;要么站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立场上,以反革命的手段来压制工农群众的“革命民主的要求”。 在此著作中,列宁表达的思想是:俄国革命趋向于社会主义革命,或者说以后会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当前的过程不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民主主义者不能害怕以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并不要求当前立即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列宁另外的代表作是《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这是列宁9月中旬写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两封信。其中指出:布尔什维克在两个首都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占多数以后,应当夺取国家政权。因为现在大多数工农群众拥护布尔什维克,站到了布尔什维克的阵营里,使得布尔什维克有足够的力量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还因为德国军队已经攻击到离彼得格勒不远的地方。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放言准备放弃彼得格勒,任由德国军队占领。如果这样的话,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会延迟许多年。所以列宁力主布尔什维克马上夺取政权。在这些重要文献中,未发现关于立即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论断及思想。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