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7)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与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7)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进入垄断阶段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相互争斗日益激烈,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引起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成为许多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直接的实践任务。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得到新的发展。

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论述

列宁关于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问题的分析是对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期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情况,把民族问题同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问题联系起来,周详地考察并阐述了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年)、《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1922年)等著述中,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作了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

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和民族的联系性问题上,列宁以对阿根廷等殖民地国家的分析为例,首先分析了殖民地的内涵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的“两个历史趋向”。列宁认为,殖民地不仅应该包括那些土地被占领、主权已丧失的国家,而且还应该包括那些“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的国家,即附属国。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就是“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的历史趋向和“各民族彼此间各种交往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隔阂的消除” 的历史趋向。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帝国主义时代必然会出现一种基本的、极其重要的现象,即“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 。被压迫民族不仅包括欧洲的一些受压迫的弱小民族,而且也包括一切殖民地的受压迫的民族。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既是“同大国民族的社会沙文主义进行斗争的观点”,也是“社会民主党民族纲领中决定性的、主要的、基本的观点” 。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明确地把殖民地与民族问题联系起来研究,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使民族问题由欧洲的反对民族压迫的局部问题发展为整个被压迫民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世界问题。同时,列宁也揭示了以少数剥削、压迫他国的国家为一方,以多数处于殖民地地位的弱小民族国家为另一方的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

列宁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重要意义。其一,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积极力量。列宁批判了卢森堡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不可能再有民族战争的错误观点,认为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广大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展和成熟,“反对帝国主义大国的民族战争不仅是可能的和可能性很大,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进步的、革命的”,“殖民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必然是它们的民族解放政治的继续” ,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必定会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民族战争。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只有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其二,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积极力量。列宁不赞成布哈林把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的观点,明确指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一部分。他认为,革命的进程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世界各国行将爆发的社会主义革命,决不会仅仅是或者主要是每一个国家无产阶级战胜本国资产阶级的事情,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在这一“战争”中,“小民族在反帝斗争中无力成为独立的因素,却起一种酵母、霉菌的作用,帮助反帝的真正力量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列宁从反对帝国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了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互相支援的必要性。他指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各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为反对资产阶级而进行的国内战争同不发达的、落后的和被压迫的民族所掀起的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包括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的时代中进行。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被压迫民族的援助,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也只有用一切办法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才能更加有力地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国际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