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凝集各方智慧。今本刊特刊发三位学者的建言文章。

筑牢建设质量强国的文化根基

谢京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变革”“质量强国”“经济质量优势”等重要论断。质量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衡量质量,一方面是质量技术的硬指标;另一方面是质量文化的软实力。“中国制造”已经创造了无数世界第一,在许多领域,我国的质量技术已与世界对接,很多品牌已进入发达国家。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盲目崇洋的诸多非理性现象提醒我们,我国的质量文化建设是块“短板”。要扭转因质量自信缺乏而造成的对国产品牌的认同感缺失的尴尬局面,必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发挥质量文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的作用,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筑牢文化根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树立正确的质量自信的价值导向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基础。建国之初的条件十分艰苦,国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国产品牌。上海牌手表、红旗牌轿车伴随着周总理会见外宾和出访,在世界各国留下了质量品牌的美誉。

对自主品牌自信不足和认同感缺乏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与缺少相关教育宣传有关。比如,与某些见利忘义、对质量不负责任的企业有关,等等。质量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鼓励和鞭策,而不是指责和谩骂,但质量自信激励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公正客观地对待。质量文化建设任务更加繁重和迫切。首先要增强“质量第一”意识。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观,把中央的新要求固化为质量意识、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真正让“质量第一”成为全民共识。其二,要改变外界对我们质量问题认识的态度,必须树立自主品牌整体的新形象。质量文化建设涉及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质量文化建设全覆盖,全方位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着力在塑造质量新形象上下功夫,提炼出中国质量的整体形象,并充分利用质量文化辐射效应,助力构建中国良好的世界形象。不可否认,现在国际竞争尤为激励,要防止利用所谓“质量问题”唱衰中国。一方面要为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品牌鼓劲加油,提高质量的自信心,使企业进一步练好质量内功,提质增效,增强质量的自律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辐射效应,传播质量客观信息,使信息对称,准确、客观的质量信息宣传让国内外更多地认同我国的质量。

高质量是质量自信的前提。中国制造要具有德国制造、瑞士制造那种影响力,必须积极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2)年》的要求,形成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搞好质量文化建设,让质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质量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坚强基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必须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质量文化建设辐射性,使之产生规模效应,进而使质量成为我国产品品牌的一张响亮名片。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