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两篇难忘的报道

追忆两篇难忘的报道

摘要:一花引来万花开。继我的那两篇报道之后,《北京日报》和《北京日报》郊区版陆续刊登了一些区县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报道。尤其是我县,自我的那两篇报道刊登之后,全县的专业户、重点户就像雨后的春笋蓬勃地发展起来,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由过去的几百户发展到3000多户。

作为平谷区委宣传部曾经的一名专职新闻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并有六七千篇宣传平谷的稿件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发表。在这数千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36年前写的《平谷县委书记访“万元户”》和《平谷县委给专业户重点户吃了“定心丸”》两篇报道,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当时,党中央虽然明确规定允许农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北京地区的新闻媒体关于各级政府如何支持关心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报道还没有。

就在这年11月份的一天,时任平谷县委书记的李其炎同志找到我说:“你不是写过中胡家务村养鸡万元户王信的报道吗?我们今天去看看吧。”于是,我陪同前往。在王信家里,李其炎书记详细询问了他家的人口、劳力、饲料来源、技术管理和全村养鸡重点户的情况后,风趣地问道:“老王啊,外边都说你是万元户,到底够不够万元啊?”王信回答说:“够!够!加上别的收入,一万元还得出去呢!”特别是当王信介绍到自己不仅养好鸡,而且还帮助本村和外村一些农民发展家庭养鸡时,李其炎连连称赞他这种“为着千家富,一心传技术”的好品行。临走时,李其炎再三叮嘱一同前来的县委农工部的领导帮助王信落实好明年的养鸡计划。我回到机关后,认真翻阅了当时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日报》郊区版,发现还没有县领导访问专业户这方面的稿件,就立即以“平谷县委书记访‘万元户’”为题写了一篇通讯,寄给了《北京日报》郊区版。

过了一个月,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一个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座谈会。在会上,李其炎代表县委、县政府明确表示:“谁家庭副业搞得好,走的是正道,我们就支持谁,扶持谁!”我一琢磨,这不是一条绝好的新闻吗!下午4点多散会后,我马上给《北京日报》农村部领导打电话,问能否发一个昨日新闻。这位领导答复说关于这方面的稿件还没有,可以发昨日新闻。于是,我马上以“平谷县委给专业户重点户吃了‘定心丸’”为题写了一条新闻,通过电话传给了《北京日报》。

说来也巧。第二天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日报》郊区版同时在第一版的显著位置分别刊登了我写的这条新闻和“平谷县委书记访‘万元户’”那篇通讯。

当天下午,从市里开会回来的李其炎书记打电话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什么事呢?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李其炎书记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好家伙,你这两篇报道发表不要紧,在今天召开的县委书记会上,我可成了大伙的议论对象了。”咋回事,我的心一下子紧绷了起来。原来,参加会议的一些区、县委书记在会上看了“平谷县委给专业户重点户吃了‘定心丸’”和“平谷县委书记访‘万元户’”这两篇报道后,都对平谷县委的做法表示赞许。特别是市主要领导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平谷的做法在会上给予了肯定,并决定在京郊推广平谷县委的经验。

一花引来万花开。继我的那两篇报道之后,《北京日报》和《北京日报》郊区版陆续刊登了一些区县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报道。尤其是我县,自我的那两篇报道刊登之后,全县的专业户、重点户就像雨后的春笋蓬勃地发展起来,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就由过去的几百户发展到3000多户。后来,李其炎书记又找到我说:“小李子,在全县的专业户、重点户宣传上,你可是立功了。”

从采写这两篇报道中,我深刻体会到:做一名称职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不偏离方向;经常注意报纸的动向,掌握那些报道过了,哪些方面还没有报道过,不吃别人的“剩馍馍”;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使自己的新闻嗅觉时刻保持临阵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写出有影响的新闻来。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