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法治建设 护航乡村振兴

强化法治建设 护航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共出现55次,“依法治国”出现了19次,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视,更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社会的强烈向往。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好法治手段,为乡村振兴护航。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党员干部只有当好法治建设的坚定推动者,才能用法治理念破解改革难题,用法治思维提高发展能力,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真正维护好乡村振兴道路。

强化法治建设,是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的保障。文化振兴要弘扬法治文化。过去乡村是熟人社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来资本、产业的介入,村民越发需要法治思维进行产权处置、务工劳作等。因此,深化法治教育、弘扬法治文化、建强法治阵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产业振兴要有法治惠民保障,笔者身在基层,深切明白,释放农业农村经济活力,需要依法明权属、赋权能,在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三种方式,一是按照每亩地300-800元的地价流转。二是根据每亩地的小麦产量和当年小麦的价格对流转土地进行补偿。三是村民对土地占有股份,通过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土地股权分红和村民打工收入方式流转土地。每一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合同寓意着法律效益,此时,只有懂法、用法才能维护好群众权益,即使维权也只能依法进行,因此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利益更需要法治思维;组织振兴要树立依法执政思维,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加强法治意识培训,加强依法执政的理念,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将法治作为乡村组织振兴的阳光;同时,生态振兴同样要有法治保护力度,人才振兴更要有法治人才资源,只有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识与发展经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夯实法治根基,才能护航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法治建设,是解决基层百姓“不找法律找信访”的关键。笔者在同一村先后与村干部共同面对过三场司法官司,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村民第一行为选择的是信访维权,而非法律维权,这让笔者深思老百姓“不找法律找信访”的原因;也在第一场官司中,因败诉听闻村民对企业的诅咒和谩骂,从而让我对乡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在广大农村,村民不懂法条,在他们心里认准的是那个理;而在近期的一场官司中,因村书记打官司胜利,见到村里党员群众的高兴面孔,也让我意识到依法维权,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2018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建设平安乡村;要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这是一次极佳的法治治理和普法宣传机会,以法治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有效,以法制宣传强化村民守法用法的理念意识,是解决群众“不找法律找信访”的重要渠道,是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重要方式。

强化法治建设,是基层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举措。“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县级层面的法治化治理已经进入正常轨道,而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就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既要尊重乡村的人情社会,更要树立法治化理念,做到德治、自治与法治的协调统一;强化法治建设,是深化基层改革、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基层的矛盾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方经济,维护一方平安是基层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只有善用法治思维攻克瓶颈制约,以法治理念化解矛盾纠纷,才能真正解决好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彻底肃清农村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突出问题,做到维护好一方稳定;正所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是乡村治理成效的风向标,法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压舱石,法治是和谐乡村的助推器,只有将法治理念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将法治作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8/0622/1006025.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党委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3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连元博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