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上的任何瑕疵都混不过去”
郑德荣的住所是一处30多年前学校分给他的老房子,陈设简朴。举目四望,桌子上、书架上甚至床铺上,到处都是书。
学生们说,每次到老师家,他都在读书。有时学生在书店、图书馆找不到的资料,到老师家去找,十有八九可以找到。老师甚至能告诉他们,要查找的资料大致在书架的哪个位置、哪本书籍中,甚至指出在书中的哪个部分。
郑德荣常对学生说,广博的知识是一种潜在的能力,研究党史,不能只局限掌握党史知识,还必须掌握与之关联的中外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哲学、外语等。同时,必须占有第一手资料,才有发言权。
学生刘世华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年读郑老师博士时,最难的一门课就是文献阅读。郑德荣每次课都要求学生通读一个时期或者一个主题的文献,下一次课讨论。谁没有认真读,讨论时郑德荣马上可以发现,会被严厉批评。
郑德荣常对学生说:“离开严谨求实,不能称其为科学。”
郑德荣的孙子郑凯旋也从事党史研究,写了一篇党史方面的文章,想请爷爷简单修改一下。郑德荣看后,不客气地指出文章质量不高,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见。经过数次修改后,郑德荣仍不满意,就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给他讲述相关党史内容。就这样,本以为“三五天就能发表”的文章,一改就是半年,中间数易其稿。“学术上的任何瑕疵在爷爷那里都是混不过去的。”郑凯旋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