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交流合作的广泛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只有全球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发表距今已经整整170年了。但是《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却仍然历久弥新,其思想光辉并没有因岁月流逝而褪色,它不仅为各国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而且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者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显示了强大的理论生命力,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全球化思想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对其进行过阐述。特别是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主要围绕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四个方面的内容,希望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政治上强调对话、和平和安全;经济上强调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文化上强调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生态上强调绿色低碳、美丽清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经济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交流合作的广泛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只有全球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发展经济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加强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同时广泛参与国际合作,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各国政府应视经济全球化为积极力量,在经济主权、权利与义务公平对等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改革,完善国际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共同采取相应的政策,努力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确保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大的范围,坚决打破经济全球化的壁垒,逐步建设开发、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不能忽略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科技的发展和运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当下,科技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第一生产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注重科技、注重研发、注重创新和相关成果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全球经济的大发展才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联合国的建立,全世界在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无疑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政治全球化思想的最好印证。随着冷战结束和时间的推移,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切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奠定了坚实的步伐。

但是,当前国家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地区结盟和对抗事实上仍然存在,干涉国家主权与侵犯别国领土的事件时有发生。国际恐怖主义也甚嚣尘上,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逆全球化的浪潮也暗流涌动,如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生,曾经的“地球村”的观念在一些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思潮掩盖,种种迹象表明政治全球化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做到《共产党宣言》所期望的五个“统一”的目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以《共产党宣言》五个“统一”为统领,继续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对话和协商,坚持不结盟,坚持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实现合作共赢,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打造各国合作的坚实平台,携手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从而打造新型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秩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全球化也在不断出现新形态。经济交流的过程中,处处伴随着文化的影子。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日益加速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趋同和民族文化的消融,而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的“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不足,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坚持自己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如何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必然置身于全球化过程中,孤立、封闭必然导致落后。采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文化本土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大力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因此在文化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处理好传承本国优秀文化,同时借鉴和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成为应对文化全球化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