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之《诗经》(3)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国人谦逊、友善、豁达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此背景下,宣讲家网推出系列节目《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致力于让广大中国人能了解国学、喜欢国学,让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本期节目,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德岩从《诗经》出发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国学讲解。

第二句的一问一答显然扩展了,把我们的视野从池塘、从水边的沙丘带到了山涧,更重要的是,这句告诉我们公侯之事发生的空间是宗庙,祭祀用的宗庙。下面我们就要引出“夙夜在公”中“公”的含义是什么?

再看第三句:“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被”是发髻,是指当时妇女的首饰,这种首饰相当于现代的假发。“被之僮僮”就是描写人头攒动,有很多贵族妇女在忙碌。

“夙”是早的意思,而“夜”就是晚的意思。“夙夜在公”显然指的是从早到晚为这个“公”而忙碌。“公”在《诗经》里指的是公所,所谓的公所也就是宗庙,这显然都是宗庙祭祀之事。“被之祁祁”的意思跟“被之僮僮”差不多,也是来描写妇女的头饰很漂亮、人很多的样子,只是“祁祁”和“僮僮”相比,在语言上、在读音上,更舒缓一些,从前面的忙碌到后面的放松,因为“祁祁”这个状态之后,就是“薄言还归”,“薄”就是一个助词,就是说马上就回家了。

所以这句的意思是很多参与祭祀的贵族女性,她们日夜在为祭祀的事务操劳,在宗庙之中,从早到晚,操劳完了以后,她们又回到家中。这样的描写,写了她们归来进退有度,这是当时她们的身份所带来的一种风度。

这三句诗,基本上给我们展开了一个景象,这个景象一开始是在广大的天地中,在池塘边,在水中的沙洲中,一群贵族女性在采白蒿用来祭祀,然后视野可以扩展到山涧水边的白蒿,然后又点出她们的忙碌和祭祀是为了在宗庙之中来完成国家的公共事务。她们的发髻都在闪动,做得也非常好,从忙碌到慢慢舒缓下来,最后他们做完这个事情,就回到家中,非常有序。这是这些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场面。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