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之《诗经》(5)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中国人谦逊、友善、豁达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此背景下,宣讲家网推出系列节目《跟着习主席学国学》,致力于让广大中国人能了解国学、喜欢国学,让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本期节目,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德岩从《诗经》出发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国学讲解。

祭祀完了以后,会有宴乐的过程,叫敦睦九族,保持宗族亲和与国家统一。

后来“夙夜在公”这句话在引用的时候,这个“公”的意思就不单指公侯了,从公侯扩展为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主席在引用“夙夜在公”这句诗的时候,他所赋予的含义不但有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的含义,还有执政为民、担当为国的新含义。

下面再谈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2014年7月14日,主席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了这句诗,其出自《诗经》的《大雅·文王》。

《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国风》,记载着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说的什么呢?就是说,周王朝,虽然是旧的邦国,但是其使命在于革新。周文王是周代的奠基者,所以这首诗反复地歌颂周文王,此诗一共有七段。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