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018-08】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我们党着眼于长期执政,必须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是政权建设的灵魂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与政权建设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也是认识、维护、批判、改造现实的方法和工具,既有理论性、观念性,又有实践性、操作性。意识形态由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工作在政权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着力点。在革命时期和政权建立初期,意识形态更加关注革命合法性问题,即革命语境下的意识形态。政权初步稳固后,意识形态更关注新政权的优越性,以及这种优越性是否能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即为政绩语境下的意识形态。政权充分稳定,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物质利益对民众满足感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时的意识形态更关注价值观认同,即价值认同语境下的意识形态。

《易经》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为了打破旧有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革命成功后,革命者具有天然的执政合法性。毛泽东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政权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革命者能否长时间执政,要看执政后是否给广大民众带来福利的提升。如果执政者不能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原来的革命者必将成为革命的对象而为人民所唾弃。我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康雍乾盛世都是在政权稳定后,统治阶级汲取了历史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取得的成就。有了这些政绩,人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就会提升,政权稳定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封建统治者尚且如此,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以人民为重。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科技、教育、文化、军事长足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人民更加自信。

政绩并不能一劳永逸地保证政权稳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执政者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否获得人民认同,就成为政权能否稳固的基础。历史一再证明,当社会主流价值观获得社会成员广泛认同时,社会就能和谐稳定协调发展。反之,当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时,社会就陷入混乱无序、动荡不宁。西汉初年,经过战国和秦王朝时期长期的动荡,人心思稳,统治者顺民意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策略,有了“文景之治”,国力增强,人民富庶。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对内随着各王国势力的增强,中央有失去对王国控制的危险,对外要应付匈奴的边境威胁,继续“无为”就难以为继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作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为汉代中兴打下了思想基础。当然这时的“儒”,已是综合了法、道、墨各家之长的新儒家了。汉代统治者选择儒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是由儒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所决定的。儒家思想主张“易道”和“中庸”。在形式上,主张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历史情况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在内容上,讲中庸,即执两用中,不偏激,不死板。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民为本、中央集权,文治政府;在经济上重农抑商、抑制兼并、政府调控;在社会治理上主张引礼入法,德主刑辅;在伦理上主张三纲五常、兴廉举孝。这些主张,契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封建政权的稳固。此后我国的封建政权在思想领域都注重通过“尊儒”来维护其统治秩序。虽然经过多次朝代更替,但儒家(当然“儒”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世界范围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和互联互通深入发展的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已经超越国境界限,更多表现为国际范围内关于制度和价值观认同的竞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也进入改革攻坚期、产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领作用,凝聚人心、坚定决心、提振信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聚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