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情怀

挥之不去的情怀

——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环境变化

摘要:这家国情怀,会鞭策我们。这泱泱文脉激励炎黄世胄,正代代相传……回首四十年,波澜壮阔。而今,北京的人文环境日新月异,多样化的文化事业亦如火如荼,这一代接一代的挥之不去的情怀,但见改革开放在继续,不忘使命在途中。

从小长在北京的人,对老北京的情怀与生俱来。虽然北京越来越现代,有了环路、有了地铁、有了立交、如今又有了中国尊......无论怎么变,它依然是活在我们心中的那座充满古韵而神圣的城。多少年过去了,“四九城”已是传说了,但自从改革开放,这京城的文脉又随时代有力地跳动起来。就我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事说一两件,就足可见证近四十年来北京继承与发展文化事业的新气象,是何等地令人激动!

就说保护文物,维护古都生态吧,就已经逐渐成为北京人的自觉意识了。

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我信步在什刹海河沿。晚霞为明镜般的湖面、绿柳、小桥、木船、房瓦披上了金黄色的光。我正沉醉在这春风美景之时,忽然嗅到一阵阵令人窒息的恶臭。我仔细观察,原来这臭味来自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片冒着泡、夹杂着塑料袋的绿油油的水华,这极不协调的现象使我不安起来。不远处,一条船上有个五十来岁的清洁工在不停的打捞着什么。待他划到岸边,我大声问道:“师傅,这水华臭烘烘的怎么办呀?”他一边劳作一边说:“我们清理一天了,水华不好办,是淤泥太多,水质出了问题。”那时,我是西城政协委员,就把看到的这一幕在讨论会上说了。委员们鼓励我可以写一份“要重视北海水域水质问题”的提案,我虽然提交了相关建议,可我觉得,小小委员也就是说说而已,政府有更多棘手的问题尚待解决呢,没想到,一个月后我就接到了园林局的回复。他们说很重视这一提案,正在论证如何整治什刹海水质的办法。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就有了答复,心中半信半疑,觉得这是公文旅行式的表面文章吧?令我更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政协就接到了园林局的邀请,请我和其他委员去视察什刹海。园林部门的领导和什刹海整治小组向我们做了整顿、修缮什刹海水系计划的报告,并一起察看了沿河一带的不良情况。年底,我惊喜地看到一部分河道被拦截,挖土机在隆隆轰鸣,清淤工作终于启动!继承、发展京城文化传统、要维护先人留下的“三海”水系遗产的意识,很快就落实到了实处,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实在是令人感动。

我漫步在什刹海,看到的不仅仅是迷人的景色,更是感动京城的情怀!现实的触动激发了我的灵感,我想起了并画了为京城设计水利的古代科学家郭守敬。

要说的新气象很多,有件事还真是可圈可点。北京作为文化名城,有了传承还不够,在如何发扬的问题上,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市政府鼓励文化界和企业家踊跃投资兴建文化事业。在京北靠近亚运村的一条街上,有座大屋顶式的建筑威震四周,那是由著名画家黄胄先生倡议,由他联络海内外著名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共同筹办,并得到政府支持的,京城乃至全国的第一座民办公助的艺术博物馆——炎黄艺术馆。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大事件。1991年春,黄先生与我母亲见面商量如何充实藏品的事宜,并约我到他家一起商讨如何布展、陈设、准备开馆的问题。当我走进黄老那间简朴、不大的客厅,他客气地说:“我等着你来呢!茶都沏好了。”我连连致谢微坐在沙发上。他老人家是急性子:“小弟①,别那么客气!我很敬仰你爸妈,都不是外人,坐到我旁边来,我赶紧跟你说说这展馆的规划。”图纸一摞摞折叠着,很厚,他一页一页地给我讲,甚至连大门的构造、从哪里运来的诸多细节都讲得很详细。从黄先生的眼神里,我看到他希望我能协助展陈工作充满期待。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老艺术家那坚定、刚毅、对弘扬中华文化充满了强大的信念。

我看着眼前这位已过六旬的大叔,油然起敬了。黄胄先生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珍藏的历代书画精品和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艺术馆作为基础收藏。为了缓解建馆资金不足,他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克服各种困难建设了这项服务于民众的公益事业,翻开了北京文化的新篇章。我们全家被黄先生的这一壮举感动了。全家人决定将我父亲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轰炸之后》,赠与炎黄艺术馆。并配合黄先生的提议,展出《流民图》,作为开馆的重头戏。

九月中旬,我带着几个年轻的助手,协助布展。开馆的那一天,风和日丽,中央、北京市、美术界、文物界的领导和各界名流云集在这前所未有的私立艺术博物馆里。黄胄因腿疾拄着拐杖登台演讲,我看到他精神矍铄,让我想起那天当我要走出他家门时,他紧握着我的手说道:“小弟①,我为这建馆的事很累呀!我都这把年纪了,本来是个画画的,还要忙这个,我是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你们!”黄老的这番话令我一阵酸楚,我默默地点着头......

我站在观众中看着领导、专家们兴高采烈地剪彩了,黄胄先生的话依然在我心中萦绕:“还不是为了你们!”是呀,老一辈倾尽毕生精力做出的贡献,为我们,为民族,为我们的古都,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这家国情怀,会鞭策我们。这泱泱文脉激励炎黄世胄,正代代相传……回首四十年,波澜壮阔。而今,北京的人文环境日新月异,多样化的文化事业亦如火如荼,这一代接一代的挥之不去的情怀,但见改革开放在继续,不忘使命在途中。

注解①:“小弟”,黄胄称呼蒋兆和儿子的小名。

蒋代明,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官员 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